受中金公司宣布重磅合并消息提振,11月20日,A股券商板块集体高开,首创证券盘中涨超8%,兴业证券、东方证券、中信建投等涨幅靠前。港股券商概念股同样走势活跃,信达国际控股盘中一度涨超60%。这轮行情的背后,是政策、资金、基本面三重因素的共同推动。
又一家资产超万亿元的券商整合
消息面上,11月19日晚,中金公司发布公告,公司与东兴证券、信达证券正在筹划由中金公司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东兴证券、信达证券。这是继国泰君安合并海通证券后,又一艘资产超过万亿元的券商新航母启航在即。
据东吴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孙婷测算,合并前中金公司各项财务指标已位列行业第一梯队,合并后中金公司总资产将排名行业第四,净利润将排名行业第六。2025年前三季度,中金公司、东兴证券、信达证券净利润分别为66亿元、16亿元和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0%、70%和53%;截至2025年三季度,中金公司、东兴证券、信达证券总资产分别为7649亿元、1164亿元和1283亿元。简单加总后,合并公司净利润达95亿元,排名第六;总资产达1万亿元,排名第四。
“此次中金公司、信达证券、东兴证券三家券商共同整合为券业首例。”孙婷分析称,三家整合券商的实控人均为中央汇金,此次并购是“汇金系”自2月接收三家AMC股权后的重要整合动作,旨在加速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目前“汇金系”旗下直接或间接持有多家券商股权,包括中国银河、中金公司、申万宏源、中信建投、光大证券、信达证券、东兴证券和长城国瑞证券,未来仍有进一步重组的可能。
行业整合浪潮的背后,是清晰的政策导向在发挥作用。华泰证券金融首席分析师沈娟发布观点称,此次合并是对建设金融强国、打造一流投行目标的积极响应,通过加速资本集中、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具备国际竞争力、能有效平衡功能性和盈利性的行业引擎。
机构对券业前景普遍持乐观态度
对于券商股的后市表现,机构对行业前景普遍持乐观态度。
一方面,市场信心的修复为资金面提供了坚实基础。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A股日均成交额达2.1万亿元,部分单日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与此同时,沪深两市日均融资融券余额超过2.1万亿元,同比激增近49%。招商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郑积沙在研报中预计,下半年入市资金规模将超越上半年,且从长期看,增量资金入市具备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业绩高增长的券商板块就像拉满的弓,为估值修复充分蓄势。今年前三季度,42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89.50亿元,同比增长16.96%;实现归母净利润1710.38亿元,同比增长62.06%。
据郑积沙测算,考虑到行业降本力度超过预期,调整行业净利润率,预计2025年行业将实现总营收5567亿元,同比增长23%;净利润2338亿元,同比增长40%;ROE提升至7.17%。孙婷预计,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以及券商重资产业务能力和效率持续提升的趋势下,未来券商ROE水平与估值仍存在上升空间。
此外,并购重组投资仍是中期主线之一。申万宏源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罗钻辉坚定看好券商板块并购重组四大思路:同一实际控制人旗下券商整合、解决同业竞争、区域特色券商做大做强诉求、国资整合民营券商。在监管鼓励、自身需求的共同驱动下,跨境一体化协同发展已成为券商平滑业绩的重要工具。
站在长期视角,中信建投证券非银及金融科技首席赵然发布观点称,在三大政策机遇驱动下,证券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一是政策引导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二是政策完善长钱长投生态;三是政策推动一流投行培育与国际化相辅相成。
配置层面,赵然认为,证券行业当前配置价值提升的核心逻辑在于政策、资金及自身转型的三方面支撑。政策端,“活跃资本市场”导向明确,交易机制优化、引入中长期资金等举措持续落地,直接拓宽了券商投行、经纪、资管等业务空间;资金端,市场信心修复带动成交回暖与两融回升,叠加养老金、保险等增量资金入市可期,为券商业绩提供弹性基础;自身转型方面,行业正着力发展高附加值业务,尤其是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优化收入结构并增强盈利稳定性。券商不仅受益于市场回暖的Beta弹性,更因成功转型而具备独特的Alpha增长潜力(盈利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