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通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刚一结束,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就集中在“解禁后大股东会不会减持”“光模块送样进展如何”以及“泰国工厂建设进度”。这场持续一个小时的线上交流,不仅透露出公司当前订单饱和、产能扩张稳步推进的基本面,也揭示了其在高端PCB领域尤其是光模块HDI产品上的战略布局正在加速落地。
从披露信息来看,东台工厂3号厂房预计2026年二季度投入使用,届时月产能将达15万平方米,其中包含1万平米面向400G及以下光模块、雷达和环视摄像头应用的HDI产品。目前双面多层板产能已达12.5万平米/月,较年初提升2.5万,反映出公司在手订单的强劲需求。董事长王雪根明确表示,双面多层板订单“较为饱和”,这或许正是推动持续扩产的核心动力。与此同时,泰国工厂也在建设中,计划2026年三季度投产,主要服务于已在东南亚布局的头部客户,体现出公司“贴近客户建厂”的全球化思维。
针对市场关注的光模块业务,公司已进行第二次送样,终端客户为北美大厂,尚未收到量产通知;大陆客户则处于审厂阶段。虽然还未形成实际收入,但以汽车电子HDI技术为基础切入该赛道,显示出一定的技术和工艺延续性优势。此外,公司前五大客户占比约40%,客户包括台达集团、欣旺达、立讯精密等知名企业,结构相对分散,降低了单一依赖风险。
说实话,看到投资者反复提问“为什么股价跌跌不休”,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董秘和董事长的回答很标准——强调重视市值管理、注重与投资者沟通、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些话没错,但从一个长期观察者角度看,市场情绪往往走在基本面之前。当前股价表现疲软,可能反映的是对光模块验证周期的不确定性担忧,或是对新产能消化能力的观望态度。但我认为,万源通的扩产节奏是理性的:东台扩产基于现有订单驱动,泰国建厂对应客户海外布局,都不是盲目扩张。更关键的是,它正试图从传统PCB制造商向具备HDI技术和系统服务能力的平台型供应商转型——这种进化,恰恰契合了当下“平台战略”中强调的技术赋能+生态协同逻辑。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比如,北美客户的认证进度若持续延迟,可能影响市场信心;而HDI新产线爬坡也需要时间和良率支撑。但我更愿意相信,一家能把产能扩张与客户需求、区域布局紧密绑定的企业,已经具备了穿越周期的底层逻辑。只要光模块项目能在2026年如期贡献增量,万源通或许有机会重新被市场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