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银行11月20日早盘大涨超5%,总市值(总股本乘以A股最新价)超过2万亿元。受其带动,银行股早盘表现亮眼,建设银行涨超4%;邮储银行、民生银行涨超3%;光大银行、南京银行也涨幅靠前。
从银行板块指数来看,国庆假期以后银行股重拾升势,截至11月20日早盘结束累计上涨9.02%。个股而言,这期间重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累计上涨超过20%;上海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也涨幅靠前。

银行股业绩稳中向好
综合市场观点来看,银行股近期的持续走强,除了为平抑市场波动大量资金入场增持外,银行股自身基本面继续向好,也是市场追捧的主要因素。
此前披露的三季报显示,银行股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68万亿元,较2024年的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829.62亿元,同比增长2.81%。

高股息资产集体走强
另一方面,国庆节后A股高股息资产的吸引力明显增强,也带动了银行股的人气。这从国庆节后的行业涨幅榜能够明显感受到。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收盘,国庆节后申万一级行业涨幅前三行业为石油石化、煤炭、银行,涨幅分别为13.2%、12.01%和8.28%。

就银行股来说,兴业银行的股息率(TTM)高达7.58%,张家港行、长沙银行、江阴银行的股息率则超过6%,分别为6.55%、6.39%和6.2%。整体而言,42家银行股中有34家股息率超过3%,13家超过5%。股息率中位数为4.28%。
数据显示,有26家银行发布了中期或三季报分红方案,按每股股利(税前)乘以最新总股本估算,分红金额高达2646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这8家分红金额过百亿。

银行股年内积极增持
还有就是,银行股重要股东年内的积极增持,也提振了银行股的股价走势。据证券时报报道,截至11月19日,年内银行股增持金额超过107亿元,居行业板块前列。从近3年数据来看,银行业历年增持的金额都较高,2024年增持金额超过102亿元,2023年超过250亿元,增持金额均位于当年行业首位。
对于增持银行股的目的,多家银行在公告中披露,主要是基于股东、管理层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在业内人士看来,大股东增持银行股有多层因素:一是市场因素,助力银行扩大业务规模;二是监管因素,股东增资是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途径,能够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三是银行业上市公司具备稳健的经营、稳定的股息率和较低的估值水平,使得他们能够吸引重要股东长期布局。
银行股11、12月胜率高?
从机构角度来看,不少机构看好银行股四季度表现,甚至有机构认为每年的最后两月(11~12月)胜率一直很高。
华创证券表示,银行分红计划仍在推进,同时多家银行发布估值提升计划。股息率高、资产质量有较高安全边际的银行股仍有绝对收益,建议重视其配置性价比。
而光大证券通过复盘近十年银行板块走势发现,银行板块11月~12月跑出绝对收益概率为70%,次年1月跑出绝对收益概率为80%,银行股投资进入季节性“顺风期”。
也有沪上某券商首席投顾解释称,市场总是阶段性的,随着市场明显缩量(11月19日沪深两市成交额为1.73万亿元,而上一次市场成交额低于1.8万亿元是10月23日),投机氛围就会下降。而投机氛围的下降,就会萎缩很多品种的成交。当市场投机赚不到钱时就只能赚分红的钱。这时大量高分红的股票,如煤炭、钢铁、银行就会重回投资者视线。
而在招商银行行长王良看来,银行股也不是一点挑战都没有,比如要顺应市场趋势,从“房地产+政府平台+金融”快速转向“科技+产业+金融”;再比如要有效应对低利率挑战,目前行业净息差只有1.42%,而不良率为1.52%,息差水平和不良率水平出现倒挂,如果这种趋势没有得到及时扭转,银行业就面临着盈利的巨大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