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9 18:46:20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重庆
静待花开
发表于 2025-11-19 16:43:05 发布于 广东

近期,小米持续获得南下资金强势青睐,2025年10月28日至11月17日期间,港股通资金连续14日净买入累计超104亿港元,这一连续净买入天数持续刷新着2024年11月初以来的纪录。市场资金的加码布局,本质更是对小米业绩韧性与增长潜力的深度认可。 $小米集团-W(HK|01810)$

(来源:富途行情) 

而新一季度财报中,小米再次交出超预期答卷并实现多点突破:单季千亿营收、百亿利润已呈常态化,三大增长曲线动能强劲,高基数下仍维持高增长,印证其增长远未触及天花板;同时,汽车交付持续放量、出海新零售闭环与大家电出海加速扩张、高端化在手机、大家电及汽车领域全面突破等亮点,也正为市场带来“业绩增长无界”的全新惊喜。 

01

千亿营收百亿利润成常态,高基数下增长远未触及天花板 

据公告所示,截至9月30日前三月(即2025年三季度),小米集团录得营收1131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22.3%;期间利润123亿元,同比大增129.5%;经调整归母净利润达113亿元,同比增长80.9%。从数据来看,小米三季度业绩依然表现亮眼。 

首先,在大体量、高基数的背景下,小米仍保持强劲增长态势,这进一步凸显其增长的高质量属性。其次,小米今年前三季度的收入逼近去年全年,利润更是大幅超过去年全年,这意味着其四季度业绩刷新历史新高已是确定性事件。值得关注的是,在业绩即将创历史新高的节点,小米估值却回落至去年9月前的相对低位区间。最后,小米已连续4个季度单季营收稳定在千亿规模,连续3个季度单季利润超百亿,这表明其收入与利润的规模化增长已进入常态化轨道。 

(来源:公司资料) 

综上可见,小米的业绩增长是常态化、可持续且有质量的,趋势持续巩固,远未触及天花板。 

聚焦到具体业务情况来看,小米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继续呈现“多点突破、全面开花”的特点,手机、汽车、大家电三大增长曲线均发力增长,不断打破行业增长瓶颈,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动能。 

其中,智能手机业务在市场淡季下表现依然强劲,高端化产品市占率大幅提升。小米17系列大获成功且在该系列中Pro版本出货占比超80%,借助高端化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小米在智能手机业务抗压能力充分显现。据公告所示,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录得收入达到460亿元。同时,Omdia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市场份额达13.6%,连续21个季度排名全球前三。 

小米汽车方面,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实现收入283亿元,期内共计交付约10.88万辆新车,产能持续优化、交付规模稳步提升。同时,在三季度小米的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盈利,单季度经营收益达7亿元,成为本季度业绩亮点之一。小米因此也拿下“新势力史上最快单季度扭亏为盈”的行业里程碑记录,而小米的两款车型取得成绩在行业内堪称卓越:今年小米SU7连续10个月位列2025中大型轿车销量第一;小米YU7连续3个月位列中大型SUV销量第一,10月更是登顶国内SUV销量第一。 

此外,三季度,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录得276亿元,同比增长5.6%,毛利率达23.9%,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公司持续推出米家洗衣机Pro、冰箱Pro等高端科技家电,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与ASP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10月份总投资超25亿元、峰值年产700万台空调的“小米智能家电工厂”正式投产,这标志着小米大家电业务首次完整打通了“设计—研发—生产—验证”的产业闭环,而这也是其向高端制造迈进的核心里程碑。 

总体来看,小米在三大核心业务曲线的驱动下,不仅实现了有质量的增长,更展现出在复杂宏观环境下的经营韧性。数据充分表明,小米的增长远未到顶,高基数下的持续高增,正是企业内在动能充沛的最佳证明。 

02

从爆红单品到超级大厂,看小米不可复制的底层体系与模式创新 

如果仅仅将小米的持续增长归因于单一产品的成功或市场周期的红利,无疑是片面且短视的。毕竟亮眼的财务数据是结果,而非原因。当前市场在惊叹其增长韧性的同时,也不禁要追问: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全球科技领域,为何小米能持续跨越产品周期,让“爆品”从偶然变为常态? 

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深藏于小米所构建的那套不可复制的底层体系与模式创新之中。 

不论是小米17系列的大获成功,还是汽车交付量的快速爬坡、智能家电的持续热销,都不是孤立事件。它们背后是小米多年来构建的“用户共创+技术复用+生态协同”机制。 

一方面,用户共创确保了产品与市场的精准匹配。例如,小米汽车在开发过程中就融入了手机用户等各个渠道的反馈,使其能够及时的满足市场需求和用户喜好。另一方面,技术复用则实现了研发投入的杠杆效应。一个小爱同学的AI能力、一套小米澎湃OS,可以同时赋能手机、汽车和上百种智能硬件,极大降低了新品的研发门槛与成本。此外,生态协同更是创造了1+1>2的价值网络。家电可通过IoT平台与手机、汽车无缝联动,这种跨品类的场景化体验,不仅提升了用户粘性,更构成了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复合壁垒。 

可以说,这三者的共同作用,将小米从依靠“性价比”单点突破的“爆款制造者”,升级为靠“体系力”多点开花的“生态运营者”。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用户生命周期价值,也增强了企业在多变市场中的适应性与抗风险能力。 

当然,任何卓越的模式若没有技术根基便无法持续。本季度小米研发投入达91亿元,接近单季百亿水平,而持续大手笔投入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技术成果,小米CEO卢伟冰在最新一期的业绩电话会上也重点阐释了小米AI大模型的进展与优势,明确公司长远目标是“迈向物理世界的AGI”。 

据悉,目前小米已在基座大模型领域加速推进,实现主要模态的全面战略布局,推进进度也不断加速:4月发布语言大模型、5月发布多模态大模型、9月发布语音大模型,不到一年时间小米Mimo大模型已完成语言、多模态及语音全系列模型矩阵。11月再次宣布开源智能家居未来探索方案Xiaomi Miloco,在行业内率先打通AI大模型与IoT设备壁垒,构建“对话式交互+视觉感知”的人机交互新形态。 

小米在AI领域的独特优势在于拥有“人车家全生态”的硬件入口和全场景应用,这也让其成为最有机会实现“物理世界AGI”的企业,持续吸引全球顶尖AI人才加入,而自研芯片(玄戒 O1)、小米澎湃OS与AI大模型等多领域持续突破,正逐步落地到全场景产品中,这些硬核技术不仅是产品差异化的来源,更是小米模式持续进化的底层支撑。  

(来源:公司资料) 

显然,小米模式的领先性与独特性已清晰可见。它不再是单一的硬件公司,而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以技术为骨架、以生态为血肉的科技平台。这种模式的复制,需要长期的品牌信任、跨品类的技术积累、庞大的生态规模与卓越的组织执行力——这正是小米作为“超级大厂”最宽阔的护城河。 

03

汽车+出海+高端化,三大催化剂打开未来增量新空间 

如果说当前业绩印证了小米的增长韧性,那么未来的三大催化剂——汽车、出海与高端化——则将进一步打开其增量空间,巩固其“常青树”地位。 

眼下,小米汽车已跨越“从0到1”的生存考验,正式进入“从1到N”的规模扩张阶段。公司产能持续攀升,单季交付量突破10万辆。随着一期及二期工厂技改完成后,小米汽车单季度交付10万辆或成为其保底能力,四季度单月交付四万以上也已经成为共识。财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小米累计交付已突破26万台。此次管理层在业绩电话会上亦透露,小米汽车预计将于本周完成全年35万台的年度交付目标。 

不难期待的是,随着汽车业务规模效应显现、供应链成本优化,汽车业务毛利率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明年有机会实现全年盈利。更重要的是,汽车作为移动的智能终端,已成为打通“人-车-家”全场景生态的核心枢纽,其战略价值更具深远意义。 

与此同时,小米的出海进程业已进入新阶段。在新零售模式的推动下,小米在海外市场成功构建“产品渠道服务”一体化运营模式,实现了智能手机与IoT设备的协同增长。特别是在印度、东南亚、欧洲等关键市场,智能手机与IoT设备市占率稳步提升。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米已启动汽车出海的调研与布局,未来有望复制手机出海的成功路径。海外市场的拓展,不仅是寻找新增量,更是小米模式全球化的试金石——“海外再造一个小米”并非口号,而是切实可执行的战略目标。 

(来源:微博截图) 

在高端化方面,小米的高端化已超越单纯的产品定价,进入品牌价值与用户心智的全面重构。小米17 Pro成功站稳6000元+价位段,这是小米高端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这不仅提升了手机业务的毛利率,也带动了用户结构的升级——高价值用户比例持续提高,为互联网服务收入增长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在大家电领域,空冰洗产品ASP与毛利率双双提升,证明小米在科技家电领域已建立起差异化竞争力。显然,高端化不是战术选项,而是小米技术积累、品牌势能与用户信任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综合来看,这三大催化剂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强化,形成有机的战略协同。从汽车的高科技形象反哺品牌,拉升全品类高端认知,到出海战略扩展市场边界,再到高端化提升品牌溢价与盈利能力,为进入全球高价值市场铺平道路。它们共同构成小米未来增长的“三重引擎”,由此,一个自我强化的增长飞轮已然形成:汽车业务筑牢生态壁垒,出海战略打开市场空间,高端化提升盈利天花板,三者共同推动其从“中国小米”迈向“全球小米”。 

04

写在结尾 

回望小米的征程,从现象级爆款到模式级领先,其增长路径已然清晰。在当前业绩基础上,汽车业务的快速成长、出海战略的深入推进、高端化的持续突破,正系统性地为其打开未来的想象空间。 

回归到投资视角,市场显然不能以短期的产品周期或市场波动来审视小米,而应关注其模式本身所蕴含的、能够持续激活增长活力的强大生命力。换言之,当下小米的“常青树”标签不仅体现在业绩的持续性,更体现在其模式的领先性与生态的延展性,这种由生态模式带来的确定性与由创新曲线驱动的成长性,也使其在全球科技板块中成为一个难得的稀缺标的。 

眼下,小米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在不确定性中锚定价值的压舱石,更提供了共享长期增长红利的船票。而这艘以创新为引擎、以生态为甲板的“穿越周期之舟”,正是资本市场在迷雾中最愿锚定的可靠坐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