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邦科技刚刚扔出两个重磅消息:公司于2025年11月18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两项关键议案——《青岛建邦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股权激励计划(草案)》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的第三个行权期行权条件已成就,同时预留授予股票期权的第二个行权期行权条件也已达成。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激励对象即将可以分批行权,兑现此前绑定的长期激励承诺。
这一进展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公司自2022年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以来持续落地的一部分。从公告梳理来看,该计划自2022年10月启动,历经董事会、监事会及股东大会层层审议,并完成了首次及预留股票期权的授予。此后,公司还多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行权价格、注销部分失效期权,流程规范且透明。此次第三个和第二个行权期的条件达成,表明公司在业绩考核层面持续达标,激励机制正在按既定节奏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经是该股权激励计划中多次出现“行权条件成就”的公告。比如在2023年11月,首个行权期就已满足条件;2024年11月,第二个行权期也顺利通过。连续三年如期兑现行权条件,反映出公司在经营稳定性与目标管理上的执行力。与此同时,公司也在同步进行部分期权的注销操作,说明其对激励对象的动态管理较为严格,不符合条件的权益及时清理,保障了计划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说几句自己的看法。作为一家在北交所上市的汽车科技企业,建邦科技并没有因为体量相对较小而忽视公司治理和人才激励机制的建设。相反,它用一套完整的、可追溯的股权激励流程,向市场传递出一种专业和稳定的信号。尤其是在当前不少中小企业面临增长压力的背景下,能连续多年达成行权条件,本身就说明其业务发展具备一定韧性。
当然,我们也得理性看待。目前建邦科技股价为30.54元,微跌0.20%,成交额1208.99万元,市场交易不算特别活跃。这意味着,尽管公司内部治理有序,但外部投资者的关注度仍有提升空间。我认为,这类扎实推进股权激励、注重长期绑定核心团队的企业,恰恰是那些寻找“隐形冠军”标的的投资者应该多加留意的对象。毕竟,真正的价值往往藏在那些默默把制度做实、把管理做细的公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