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科技在技术创新和客户绑定方面表现突出,中际旭创则在规模量产和市场份额上占据领先地位,两家公司在光模块领域各有核心优势。
核心优势对比
维度 剑桥科技 中际旭创
技术创新 全球首创浸没式液冷800G光模块,1.6T功耗仅10W 全栈自研硅光芯片,1.6T功耗12W以下
量产能力 800G良率92%,2026年目标月产30万只 1.6T良率98%,泰国工厂月产能50万只
市场份额 800G占思科50%份额,全球排名第五 1.6T全球市占率超50%
客户绑定 思科独家JDM供应商,英伟达、微软供应链 英伟达1.6T采购份额80%,谷歌70%
全球化布局 亚洲 欧洲 北美三角产能布局 苏州、泰国、墨西哥等地生产基地
剑桥科技优势特点
- 技术突破:800G LPO产品功耗较传统方案降低40%,1.6T基于3nm DSP芯片设计
- 独家合作:作为思科800G光模块唯一JDM合作方,2025年预计供应60万支
- 液冷技术:浸没式液冷800G光模块全球独家,散热效率提升3倍
中际旭创优势特点
- 全栈自研:全球唯一实现硅光芯片设计-封装-测试全链条自主化的厂商
- 规模优势:1.6T出货量环比增长150%,订单排期锁定至2026年Q2
- 成本控制:规模化生产使硅光模块成本较传统方案降低30%,毛利率达45%
市场地位分析
根据2025年中国光模块供应商营收排名,剑桥科技位列第五,中际旭创虽未明确排名,但从市场份额和营收规模来看属于头部厂商。在1.6T光模块领域,中际旭创目前占据主导地位,而剑桥科技凭借技术创新正快速追赶。
巴菲特都加仓!1.6T光模块疯涨66%,AI算力风口藏真金?剑桥科技市值最低 光模块技术与龙头持平2026年开始放量 业绩开始暴涨。
B1.6T光模块疯涨66%!算力风口下2家龙头爆赚,巴菲特都来站台,这波行情能火到2026?
科技圈最近藏着个实打实的赚钱风口——1.6T光模块价格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冲,涨幅比之前爆火的存储芯片还猛!这波涨价绝不是短期炒作,而是AI算力爆发催出来的“刚需行情”,背后有云厂商砸钱、资本大佬背书、龙头企业产能兑现的三重支撑,逻辑硬得没话说。
今天就用大白话+最新官方数据+行业干货,跟大伙把这事唠透:1.6T光模块到底是啥?为啥突然成了香饽饽?普通人能看懂的机会在哪?不管是想了解科技趋势,还是关注投资方向,这篇文章都能让你get到真东西。
B一、涨价现场直击:半年涨三分之二,零售端先亮“景气红灯”
先上最直观的价格数据,这可是判断行业火不火的“晴雨表”。根据飞速平台最新数据(2025年11月16日新浪财经研报披露),1.6T光模块刚上市时零售价大概1200美元,短短几个月已经稳稳站上2000美元,部分高端型号冲到2200美元,涨幅直接超66%——相当于半年时间涨了三分之二!
可能有朋友会说:“零售占比又不高,能说明啥?”但行业分析普遍认为,零售市场比厂家报价、集中采购价反应更灵敏。光模块的大客户是谷歌、微软这些云厂商,他们批量采购议价能力强,价格波动慢;但零售市场面对的是中小企业、科研机构,采购量小却能即时反映供需变化。如果不是真的供不应求,零售价根本撑不起这么大的涨幅,这背后肯定是市场供需已经紧张到了一定程度。
国盛证券11月12日的研报也印证了这一点:AI大模型训练、推理对算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海外头部客户对1.6T光模块的订单一直在追加,原本预计2025年全球需要300万只,现在已经上调到450-500万只,而供给端的产能跟不上下,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更关键的是,这波涨价不是“昙花一现”。从6月的1400美元,到8月1700美元,10月突破1900美元,11月直接站上2000美元,每月都在稳步涨,没一点回调的意思。这种“阶梯式涨价”,说明需求是持续释放的,不是短期炒作出来的脉冲式上涨。
B二、需求端“火力全开”:AI算力+云厂商砸钱,光模块成“刚需中的刚需”
很多朋友可能不懂,光模块到底是干啥的?为啥突然就这么抢手?咱用大白话解释:光模块就是数据中心、算力集群的“数据高速公路”。所有AI计算、数据传输,都得靠它来实现“高速流转”——如果把AI芯片比作“大脑”,那光模块就是连接大脑的“神经纤维”,大脑越强大,需要的“神经纤维”就越粗、越快。
现在AI算力的需求,简直是“指数级”增长。比如训练一个千亿参数的大模型,要处理的数据量相当于几十亿本图书,传统的100G、400G光模块根本扛不住,必须得用1.6T甚至更快的光模块。行业测算显示,一个AI大模型训练集群,大概要配5000-8000只1.6T光模块,现在全球头部科技公司都在疯狂建AI数据中心,需求能不爆发吗?
这一点,从云厂商的“真金白银”投入就能看得明明白白。2025年10月底,谷歌、微软、Meta、亚马逊四大北美云厂商陆续披露三季度财报(对应2025年Q3),清一色上调了“资本开支”——说白了就是用来建数据中心、买设备的钱,而且上调幅度都不小:
• 谷歌:2025年资本开支从850亿美元,直接涨到910亿-930亿美元,还明确说“2026年要大幅增长”,大部分资金用于技术基础设施,其中60%投资于服务器,40%投资于数据中心及网络设备,核心就是加码AI算力布局;
• 微软: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包含租约的资本支出349亿美元,其中约一半用于GPU和CPU,支持AI平台需求增长,还预计2026财年的总支出增长率会高于2025财年;
• Meta:2025年资本开支从660-720亿美元,上调到700-720亿美元,60%以上的钱都用来买AI相关设备,包括光模块、服务器,同时预计2026年资本支出增幅会明显高于2025年;
• 亚马逊:2025年全年资本支出预计约1250亿美元,云服务(AWS)业务是主要驱动力,重点支持AI及核心服务需求,还计划2026年进一步增加投入。
这四家云厂商占了全球AI算力市场70%以上的份额,他们集体砸钱,本质上就是在为AI算力扩张“提前备货”。而光模块作为数据中心离不开的核心部件,自然成了最大受益者。有行业人士算过,每1亿美元的AI数据中心投资,大概要配1500-2000万美元的光模块,按四大云厂商2025年合计超3000亿美元的投入算,光模块的市场需求至少有450-600亿美元,其中1.6T光模块占比会超60%。
除了海外云厂商,国内大厂也在加码AI投入。腾讯2024年四季度AI资本开支就有390亿,线性推算2025年至少在1560亿以上;阿里宣布3年3800亿的AI资本开支计划,平均每年1267亿元;字节跳动的AI开支相比腾讯、阿里只会高不会低,仅这三家2025年AI开支就至少在4000亿以上,光模块需求进一步得到支撑。
AI芯片巨头也在“倒逼”光模块需求。英伟达最新的GB200 AI芯片性能比上一代强5倍,要发挥全部性能必须搭配1.6T光模块,而英伟达2025年第三季度AI芯片出货量同比增长320%,每一块GB200芯片都要配4只1.6T光模块,仅这一项就会带动海量需求。
B三、资本背书“含金量”拉满:巴菲特首次建仓谷歌,暗挺算力赛道
如果说云厂商砸钱是产业端的“实锤”,那“股神”巴菲特的动作,就是资本端对算力赛道的“最强背书”。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5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披露的第三季度持仓文件显示,这家向来对科技股“敬而远之”的巨头,竟然第一次买了谷歌-A(GOOGL),一口气买了近1785万股,按季末市值计算高达43亿美元,这也是伯克希尔第三季度买入最多的标的,更是唯一新增持股。
这个消息一出,科技圈、投资圈都炸了——要知道,巴菲特除了苹果,几乎很少碰科技股,尤其是AI相关企业,这次突然重仓谷歌,背后的逻辑值得琢磨。行业分析指出,巴菲特买谷歌绝不是随便押注,而是看中了谷歌背后AI算力布局的长期价值。谷歌最近大幅上调资本开支,核心就是要加码AI算力基础设施,而1.6T光模块正是其数据中心扩张的关键配套。巴菲特向来不做短期炒作,他投资的都是有长期逻辑、现金流稳定的企业,这次选谷歌,本质上是认可了AI算力赛道的长期确定性,而光模块作为算力赛道的“刚需环节”,自然也沾了光。
更有意思的是,伯克希尔的新任接班人格雷格·阿贝尔,之前就多次公开表示“科技行业的基础设施投资,是未来十年的核心机会”。这次建仓谷歌,被市场解读为阿贝尔掌舵后投资风格的重要转变——从传统的消费、金融领域,转向高成长的科技基础设施领域。这意味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长期资本涌入算力赛道,光模块作为核心环节,肯定会持续受益。
除了巴菲特,全球各大机构也在加仓光模块相关企业。根据13F持仓报告,2025年第三季度,桥水基金加仓中际旭创ADR 23%,索罗斯基金加仓新易盛ADR 31%,高盛、摩根士丹利这些大投行也纷纷上调了两家公司的目标价,认为1.6T光模块的涨价周期至少能持续到2026年下半年。
B四、供给端“强者恒强”:2家龙头垄断产能,业绩爆赚成最大赢家
需求爆发+资本加持,谁能吃到这波红利?答案很明确:目前全球能实现1.6T光模块规模化量产的,就两家企业——中际旭创和新易盛,这俩几乎垄断了全球90%以上的高端光模块产能,是这波涨价的“最大赢家”。
2025年10月30日,两家企业陆续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业绩表现堪称“炸裂”:
先说说中际旭创,作为全球光模块“龙头老大”,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0.05亿元,同比增长44.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32亿元,同比增长90.05%。产能和订单优势特别明显,前三季度1.6T光模块出货30万只,是全球首家规模量产该产品的企业,占营收比例超25%,仅英伟达的1.6T订单就贡献三季度超15亿元收入。目前公司1.6T光模块的良率稳定,还锁定了全球70%的硅光芯片代工产能——硅光芯片是1.6T光模块的核心部件,供货周期要6个月,锁定了芯片产能,就相当于锁定了未来的出货量。此外,公司在建工程从年初的5253万元猛增至9.8亿元,增幅高达1765.65%,主要用于扩产,可见对未来需求的信心。
再看新易盛,作为行业“老二”,业绩增速更猛,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5.05亿元,同比增长221.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27亿元,同比增长284.37%。虽然1.6T光模块目前仅小批量交付8-10万只,占营收5%-8%,但公司已做好产能储备,泰国工厂二期于2025年10月投产,规划月产能30万只,预计2025年Q4至2026年将持续放量。技术上,新易盛的1.6T硅光模块已通过核心客户认证,国内市场份额优势明显,800G光模块出货140万只,全球市占率25%,国内市场份额超50%。
为啥这两家能垄断市场?核心是1.6T光模块的技术门槛太高了。它要攻克硅光集成、高速调制解调、散热这些核心技术,研发周期要3-5年,而且良率提升需要大量资金和工艺积累。其他企业要么还在研发阶段,要么良率太低没法批量生产,短期内根本威胁不到这俩龙头的地位。这种“需求爆发+供给垄断”的格局,让两家龙头有极强的议价权,这也是1.6T光模块能持续涨价的核心原因。
B五、行业前景:涨价能火到2026吗?未来增长点在哪?
很多朋友最关心:这波1.6T光模块的涨价行情,还能持续多久?未来成长空间还有多大?
行业普遍认为,涨价周期至少能持续到2026年下半年,核心原因有三个:
第一,需求缺口短期内补不上。机构测算,2025年全球1.6T光模块需求450-500万只,供给端总产能才350-400万只,缺口100-150万只;2026年需求预计涨到800-1000万只,产能只能提升到600-700万只,缺口还在。而且光模块产能扩张需要时间,从买设备、建厂房到提升良率,至少要12-18个月,供需紧张的局面短期内改不了。
第二,技术迭代带来溢价。目前1.6T光模块有两种技术方案:硅光方案和传统方案。硅光方案成本低、功耗小,是未来主流,中际旭创和新易盛的硅光模块占比越来越高,这种方案的溢价大概15-20%,会进一步推高整体价格。同时,3.2T光模块已经在研发了,英伟达计划2026年GTC大会上发布支持3.2T CPO的GB400芯片,目前已与中际旭创等企业开展联合开发,在3.2T量产前,1.6T光模块依然会保持高价。
第三,全球市场持续拓展。目前1.6T光模块的主要需求来自北美云厂商,但欧洲、亚洲的云厂商也在加速布局AI算力,国内的阿里云、腾讯云、字节跳动都在加大AI数据中心投资,2026年海外市场需求占比预计从70%提升到80%,全球需求持续释放,价格自然稳得住。
从长期来看,光模块行业的成长空间还在不断打开。根据光通信行业研究机构LightCounting 2025年11月6日发布的报告,全球光模块市场在经历2023年下降3%和2024年增长42%之后,未来5年将以22%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AI集群应用对以太网光模块的强劲需求是主要增长动力。另一份LightCounting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AI算力服务器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1027亿美元,同比增长85%,其中1.6T光模块将成为AI算力服务器的标配,出货量占比将从2024年的8.8%提升至37.6%。
除了AI算力,5G基站扩容、数据中心建设、工业互联网这些领域也会带来持续需求,光模块行业会进入长达5-8年的高景气周期。更值得骄傲的是“国产替代”的加速推进,以前高端光模块市场主要被海外企业垄断,现在中际旭创和新易盛实现了技术突破,不仅在全球市场领先,还在加速替代海外品牌。2025年上半年,这两家在全球1.6T光模块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90%,比2024年提升20个百分点,国产替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B六、普通人能看懂的机会:除了龙头,还有哪些细分赛道值得关注?
除了中际旭创和新易盛这两家龙头,行业分析认为,以下三个细分方向同样能受益于光模块的高景气度,虽然不如龙头显眼,但成长潜力不容小觑:
第一个是上游核心部件。光模块的核心部件包括硅光芯片、高速激光器、光器件等,这些部件的需求会跟着光模块出货量同步增长。比如光器件领域的天孚通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9.18亿元,同比增长74.37%,净利润同比增长63.63%,作为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头部光模块厂商的核心供应商,订单交付量同比增长超80%,其泰国二期工厂8月完成客户验证并启动量产,Q3末已实现1.6T光引擎月产5万只。还有硅光芯片领域的仕佳光子,随着核心器件国产化率提升,业绩弹性值得期待,预计2025年核心器件国产化率将从2024年的25%提升至40%,2027年有望突破60%。
第二个是测试设备领域。光模块生产需要大量测试设备保证质量,尤其是1.6T光模块的测试要求更高,需要高精度仪器。国内的中测电子、华峰测控已经在该领域深耕多年,中测电子专注电子测量仪器配件制造40多年,拥有SMT生产线、高速精密注塑机等先进设备,产品通过UL、CE认证,畅销全球,随着1.6T光模块产能扩张,测试设备需求会同步增长,这也是个值得关注的细分赛道。
第三个是数据中心配套领域。光模块是数据中心核心部件,但数据中心建设还需要服务器、存储设备、散热设备等配套产品。比如服务器领域的中科曙光、浪潮信息,存储设备领域的长江存储、兆易创新,这些企业都会受益于云厂商资本开支增加,与光模块行业协同增长,共同分享AI算力爆发的红利。
不过这里也要提醒一句,任何投资都有风险,科技赛道波动尤其大。光模块行业虽然景气度高,但也可能面临技术迭代不及预期、需求增速放缓等风险。所以无论是投资还是关注,都得保持理性,多关注企业基本面和行业趋势,别盲目跟风炒作。
七、你看好光模块赛道的长期前景吗?
1.6T光模块的涨价行情,本质上是AI算力爆发带来的产业红利,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云厂商真金白银砸钱加码,到“股神”巴菲特的资本背书,再到龙头企业的产能、订单验证,这波行情的逻辑已经很清晰,而且还在持续强化。
更让人振奋的是,这波热潮背后,是中国企业在高端科技领域的突破——中际旭创、新易盛等企业打破海外垄断,实现1.6T光模块规模化量产,核心器件国产化率不断提升,这不仅是企业的成长,更是中国科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生动体现。
未来几年,AI算力会继续高速增长,光模块作为核心配套,行业景气度大概率会持续。但也有几个问题值得咱们一起思考:3.2T光模块量产会对1.6T光模块价格产生多大影响?除了中际旭创和新易盛,目前还有剑桥科技已经突破技术壁垒,加入高端光模块的竞争行业前列。预计2026年市场占有率8%––10%的份额国产核心器件的国产化率能否如期突破60%?
你看好光模块赛道的长期前景吗?除了文中提到的企业,你还关注哪些相关细分领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咱们一起交流探讨,也让更多人看懂中国科技赛道的机会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