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双11”,不仅白酒迎来狂欢,啤酒市场同样热闹非凡。
京东超市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青岛啤酒、百威啤酒、燕京啤酒成为京东超市啤酒品牌销售榜Top3。其中,京东独家定制青岛啤酒211毫升小白啤成交额环比增长近4倍;喜力经典500ml*24听成交额同比增长128%。
天猫店啤酒热销榜上,鲜啤30公里的精酿果啤、百威经典醇正啤酒、青岛啤酒5L原浆等啤酒更是备受青睐,销量遥遥领先。
尽管线上热闹,但面对愈发贴身肉搏的高端化竞争,啤酒厂商整体增速放缓,“增利难增收”的现状仍在延续。
从单纯的速度比拼,转向高端化、消费场景的综合较量,啤酒厂商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当产业增速放缓,啤酒市场的新增量、新增长点又在哪里?
近日,在2025中国啤酒T5峰会上,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亚太、燕京啤酒、嘉士伯中国等头部啤酒企业掌门人齐聚一堂,试图给出啤酒市场穿越产业周期的“答案”。
谈产品
创新成核心战场
无醇、茶啤、地域款试探新增量
在消费需求不断变化的当下,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连接着社交、情绪和生活方式。
刚上任不久的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赵春武在分析行业形势时表示,在经济环境、人口结构与消费习惯变化的共同影响下,啤酒市场呈现出新的增长特征,包括Z世代、独居人群及银发消费群体的增长潜力。国际市场上无醇、低度、低卡等新品类占比不断提升,中国市场同样拥有发展空间。
华润啤酒则采取地域深耕策略,陆续推出如“马小边啤酒”“卓卓康巴啤酒”“三星啤酒”“云冈啤酒”等区域特色产品,以贴近不同市场消费偏好。
重庆啤酒也于今年上半年推出近30款新品及数十种新包装,不仅覆盖精酿、茶啤、1升大罐装等啤酒品类,更将产品线拓展至果味汽水、能量饮料及苏打水等非啤酒领域,以开辟新增长曲线。
各大啤酒企业在积极推出新品的同时,也特别关注产品结构的布局,因为产品创新不能脱离市场需求与企业运营实际。
嘉士伯中国如何实现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双线并行?嘉士伯中国总裁李志刚认为,高端化仍是行业的发展主线,只是节奏与路径需根据市场环境动态调整,更需依托精细化管理与长期经营。近年来嘉士伯中国依托“本地品牌+国际品牌”,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渠道拓展、发力新零售、创新营销形式、打造新消费场景等,满足消费者对更高品质啤酒的需求。例如旗下乌苏啤酒已从区域品牌成长为全国性品牌,公司也正加快推进重庆啤酒的全国化布局。
百威亚太首席执行官兼联席主席程衍俊则更关注产品技术进步。他认为,啤酒的独特魅力来自发酵工艺、风味层次以及新鲜特性,企业需要通过更精细的工艺管理和质量控制,持续提升产品体验。在法规和技术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行业可以探索多维度不同的理念与啤酒酿造相结合,通过天然发酵方式实现产品功能和风味的持续升级,以适应当代消费者对品质和多元化的期待。
青岛啤酒董事长姜宗祥对技术创新表达了同样的关注。青岛啤酒则依托国家级研发平台和四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科研实力,坚持“1+1+1+2+N”的产品组合策略,包括青岛经典,青岛纯生,青岛白啤,精品原浆、水晶纯生两大短保产品,以及大师系列、黑啤、无醇等精酿与品类延展产品。
谈场景
不拼酒桌拼场景
露营、街区等线下体验成新增长点
2025年,消费结构转型和分化期、存量竞争的深度调整期,形成“三期叠加”的局面。中国酒业协会认为,当前行业面临三大压力:产能增长与需求放缓、消费动能不足与价格下行、消费场景弱化与产业增长压力。
酒类市场消费场景结构性迁移正在加速,商务宴请等传统消费场景弱化趋势明显。然而,相比于其他饮品,酒本身就具备更加独特的精神属性。因此,拓宽新的消费场景,成为啤酒企业新的发力点。
赵春武提到,消费正在向更具生活化、人情味的城市街区和下沉市场延伸,户外、露营等新场景也带来新的机遇。他认为,不同人群在产品、文化与传播方式上的需求差异明显,企业需持续创新,以适应更丰富的消费生态。
在实践层面,多家企业已展开多元探索。姜宗祥介绍,青岛啤酒通过建设青啤博物馆、时光海岸精酿啤酒花园等实体体验场景,举办各地青岛啤酒节,推出“啤酒交易所”“啤酒加油站”“啤酒速递局”等体验项目,成为消费者体验的重要触点。
嘉士伯则注重品牌与餐饮场景的深度绑定,将旗下品牌分别匹配至酒馆、烧烤、火锅等细分餐饮业态,强化消费者在具体场景中的品牌认知。
百威集团持续将啤酒融入音乐、体育与社交场景,如今年与携程达成战略合作,将科罗娜品牌植入福建、海南等热门旅游线路,共同探索“旅游+啤酒”的跨界融合模式。
华润啤酒也积极布局线下场景,在深圳尖岗山打造了首个以酒文化为主题的开放式街区商业项目--“啤酒小镇”。这一涵盖餐饮、酒吧、娱乐与生活方式等多业态的综合体,正成为“啤酒+白酒”双轮驱动的场景新实验。
谈行业
前景总体向好
但需行业共同推动
迈入产业深度调整期,啤酒厂商整体增速放缓,延续“增利难增收”的现状。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5家重点A股啤酒企业(青岛啤酒、燕京啤酒、惠泉啤酒、珠江啤酒和重庆啤酒)总营收约为615亿元,归母净利润约为93亿元,营收增速整体上不及净利润增速。其中,重庆啤酒、惠泉啤酒营收同比下滑;净利润方面,重庆啤酒同比下滑,剩余4家则同比增长。
存量竞争之下,面对消费市场的新变化、新趋势,啤酒厂商不仅要面对高端化的贴身肉搏,还要与五粮液、珍酒等跨界玩家抢夺市场蛋糕。当单纯的速度比拼转向高端化、消费场景的综合较量,啤酒市场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李志刚指出,尽管行业正处于调整期、面临一定不确定性,但中国依然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啤酒市场,长期增长潜力依然明确。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啤酒行业仍具有稳定的消费基础和持续升级的空间。作为基础性消费品,啤酒在品质、风味、消费场景等方面依旧存在广阔的创新空间。”燕京啤酒董事长耿超坦言。
在耿超看来,啤酒行业正经历结构性变化,新消费群体、新消费需求正在形成,行业前景总体向好。“行业应更加重视长期价值,推动高品质产品供给;而企业则需要在产品创新、场景拓展、数字化应用等方面持续投入,以务实的态度推进自主创新、质量提升和能力迭代。”
“在产品创新、质量升级、消费教育等重要领域,任何单一企业都难以独自完成,需要行业共同推动。”谈及行业生态,程衍俊认为,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啤酒行业要更有韧性、更重视长期投入。未来,啤酒行业仍将依赖开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