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熔财经
作者|行者
十几年前,一句“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让搜索引擎成为百度的专属注脚;十几年后,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这家老牌科技企业正悄然蜕变,从大模型到无人驾驶,再到底层芯片,已经用技术实力彻底改写外界的固有认知。
刚刚落幕的2025年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携一众重磅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密集亮相,彻底把外界贴了多年的各种标签全部撕下。
摆脱“起早赶晚集”的争议,打破“AI转型不够激进”“技术落地不够显性”的质疑,大众正在看清一个深耕AI赛道的真实百度,而资本市场也需要重新给百度定个价了。
AI矩阵重构企业基因
很多人对百度摆脱搜索依赖有认知,但2025百度世界大会上,一张覆盖全产业链的AI新矩阵,把这种认知彻底清晰化。
当人工智能被写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产业界早已厌倦华而不实的资本故事,唯有扎根需求的技术迭代,才能撑起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而百度正用行动诠释这份踏实。
此次大会,百度全面亮出AI“家底”:核心大模型重磅升级、昆仑芯深度重构,萝卜快跑、超级智能体“伐谋”、无代码平台“秒哒”等AI原生产品集体亮相,勾勒出一幅从底层技术到上层应用的完整生态图景。
作为全场焦点,文心大模型V5.0的发布堪称惊艳。
采用超稀疏混合专家架构,参数规模突破2.4万亿,却摒弃了参数盲目扩张的浮躁,转而通过知识增强与产业数据深度融合,大幅降低企业级应用部署门槛——中小企业无需耗费巨资搭建算力集群,通过百度智能云就能轻松调用定制化模型服务。
如今,这款在全模态理解、创意写作等领域全面升级的大模型,已正式登陆百度千帆平台,随时等待用户解锁新可能。
算力战场上,全新一代昆仑芯双线出击,同步推出的天池256超节点与天池512超节点将于明年上市,单个天池512节点即可完成万亿参数模型训练,为AI发展筑牢算力底座。
智能驾驶领域,萝卜快跑“城市全域无人化”方案现场实测震撼全场:暴雨天气稳健通行、施工路段灵活避让、突发横穿马路瞬间响应,决策速度比人类驾驶员快0.3秒,用实力展现成熟的环境感知与风险预判能力。
此外,全球首个可商用的自我演化超级智能体“伐谋”,能快速破解复杂问题;“实时互动型数字人”慧播星,让虚拟主播实现自然交互。
自2017年敲定“All in AI”战略以来,百度累计研发投入超千亿元,这份“慢工细作”的坚守,让它避开概念炒作的泡沫,沉淀下真正可落地的核心能力,为AI场景化应用埋下伏笔。
场景内化:百度让AI从技术走向价值
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落地。
凭借在大模型、算力芯片等领域的多年积累,百度的AI能力正从“实验室储备”加速转向“场景化内化”,真正变身创造价值的生产力。正如李彦宏所言:“科学与技术如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就等同于浪费在研发室。”
AI替代重复性劳动的场景已在多行业规模化落地。昆仑芯累计部署达数万卡,成为支撑百度AI生态的核心底座;百度智能云凭借全栈AI能力,连续六年稳居中国AI云服务市场份额首位,依托其技术赋能,业界最大规模的1万亿参数开源模型,可在几分钟内通过单一云实例完成运行。国家电网借助文心大模型打造“光明电力大模型”,推广无人机巡检,每年完成500万基杆塔巡检,让人工登塔作业减少40%,效率与安全性双提升。
GenFlow智能体升级至3.0版本,深度融入百度文库与网盘,累计服务用户超2000万;无代码工具“秒哒”迭代至2.0版本,以低门槛操作吸引千万用户,生成40余万个应用,覆盖教育、电商、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
AI更打开了生产力无限供给的想象空间。
2025年双11期间,慧播星数字人带货GMV同比暴涨91%,启用数字人开播的直播间数量同比增长119%,83%的主播都选择用数字人助力带货,直观印证了技术商业化的强劲活力。
自动驾驶领域的萝卜快跑更是成绩斐然: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超1700万次,每周全无人订单达25万,覆盖22座城市,自动驾驶里程突破2.4亿公里,其中全无人驾驶里程超1.4亿公里,稳居全球行业第一。
从底层技术到场景应用,百度正构建AI从产品到商业的完整闭环,让智能像水电一样渗透到企业运营的每个环节。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落地方式或许缺少话题热度,却实实在在为产业创造着价值。
AI重构百度的估值坐标系
外界对百度的认知偏差,直接体现在估值的长期低估。
百度倒底值多少钱?
当一个由AI驱动的价值新生态浮出水面,资本市场完全可以用全新坐标系重新衡量百度的价值。
首先,千亿级现金储备,百度的定价有“安全底座”。
截至2025年6月30日,百度现金及等价物规模达2343亿元,扣除有息负债后的净现金为1506亿元;若计入携程股权投资及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可快速变现的类净现金规模高达1843亿元。这部分资产不仅为AI研发提供稳定资金支持,更构成了坚实的估值安全垫——高盛已将220亿美元净现金及60亿美元长期投资全额计入估值,折合每股81美元,彻底打破此前市场对其现金价值的折扣偏见。
然后,五大AI业务,重估百度不再只是口号,而是有充分的底气。
从“芯片到应用”的全栈布局,让百度五大AI业务形成估值合力,据格隆汇测算,仅这部分业务估值已超4500亿元:
萝卜快跑:以1700万次全球出行服务、25万周均全无人订单的规模,成为全球Robotaxi领域标杆,对标Waymo与特斯拉,估值约2000亿元。高盛更因RT6车型成本降至3万美元、武汉等城市实现盈亏平衡,将其估值从40亿美元翻倍至80亿美元。
百度智能云:凭借全栈能力实现32%同比增长,65%央企、100%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合作背书,让高盛将其估值提至250亿美元(约1800亿元),估值倍数与腾讯云持平升至5倍市销率。
昆仑芯:作为国产AI芯片代表,不仅支撑百度算力集群从万卡扩展至三万卡,更斩获中国移动数十亿元订单,估值约950亿元。
AI商业化产品与SaaS生态:数字人、商家智能体贡献百亿元级收入,网盘、文库等年化收入超100亿元,两者合计估值达800亿元,成为稳定的现金流补充。
毫无疑问,现在的百度,早已从“互联网公司”变成“AI平台”。
高盛等机构的SOTP估值显示,百度非搜索业务估值已达每股近200美元,远超传统搜索业务的26美元/股。
目前百度美股对应2025年非通用准则市盈率仅20倍,港股更是低至17倍,较格隆汇上调后的目标价仍有35%-38%上行空间,若叠加香港主要上市、Robotaxi规模化盈利等催化剂,牛市情景下潜在涨幅可达60%。
AI巨头的全球征程
外界对百度的评价始终充满矛盾:既承认它是中国AI技术的先行者,又总以“起早赶晚集”调侃其商业化速度。误解的根源,是用互联网时代的“唯速度论”,衡量AI产业的“长期主义”,却忽略了百度在AI赛道的布局深度与产业贡献。
国际舞台早已认可百度的AI实力:IDC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百度智能云在AI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以16.6%的份额位居前列;
Gartner将百度与谷歌、特斯拉并列为全球智能驾驶第一梯队,使其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核心领域,百度连续多年在国际权威评测中名列前茅,截至2024年底,全球累计公开AI专利申请突破2.7万件,连续7年位居国内第一。
所谓“转型缓慢”的质疑,实则混淆了“速度”与“厚度”的逻辑。
AI产业不同于互联网,技术研发、场景适配、商业化验证都需要漫长周期。百度没有追逐短期流量热点,而是聚焦大模型、智能驾驶、芯片等核心领域,用“笨办法”构建起完整技术生态。以智能驾驶为例,当其他企业纠结于单车智能突破时,百度早已打造“车-路-云-图”一体化方案,这种系统性布局虽投入大、周期长,却成为萝卜快跑率先实现规模化盈利的关键。
在全球AI核心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百度大模型、智能驾驶技术已具备与国际巨头对标的实力,萝卜快跑出海落地迪拜、阿布扎比,文心大模型拓展东南亚、欧洲商业化合作,正为中国AI技术争夺国际话语权。
偏见源于信息差,价值终将穿透认知壁垒。当我们放下对百度“搜索巨头”的固有印象,会发现它早已蜕变为以AI为核心的科技领航者。用持续研发投入筑牢技术根基,用扎实场景落地激活产业活力,百度正以长期主义的坚守,推动产业升级,为中国AI的全球竞争注入强劲底气。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熔财经:城市商业新媒体,区域经济链接者,产业趋势发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