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励方案为什么一定会改? 因为这是一个导致大家全输的激励方案,但稍一修改就能让大家全赢。 上期已经讨论过,这个方案不仅会损害公司利益,股东利益,还可能导致两位高管因巨额股份支付费用的计提而完不成利润目标,最终也损害自己。 另外,这个方案还损害了澜起核心员工的利益。那些享受激励股份的核心科技人员,会因股价上不去,少赚很多价差利益。 这两位高管,几乎把自己置于所有人的对立面。 但改起来也相当容易:只要激励成本不是让公司承担,而是让市场承担,立即由多输变成多赢。 看起来是市场单独承担了成本,但只要业务增长带来的利润能留在公司,股价能放开上涨,市场会非常愿意承担。 所以这个高管激励方案一定会改。
二、激励方案会怎么改? 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澜起的董事长杨崇和说了:“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关于股票增值权的意见和建议,正在积极研究优化方案,待相关方案成熟后将履行相关审议流程(如需)及信息披露义务。” 独立董事程玉华也说,已经“反馈”到公司,“研究”优化方案,并“督促”实施。 其实这些话隐藏了三个有效信息:第一是已经要修改了;第二是只修改股票增值权部分;第三是新方案还要履行程序。 澜起原来的方案是给两位高管:限制性股票1140万股+股票增值权1140万份=合计2280万股。
最不合理的就是那1140万份股票增值权。由公司自己出钱,根据市场价格与激励价格之间的差价,与高管进行现金结算。现在市场价格是121元,激励价格是46元,每股价差是75元。这意味着如果公司现在结算,就要拿出8.5亿现金给两位高管。如果股价再涨的话,公司只能给出更多。
所以最可能的方案,就是大叔预测的:“如果2025年提前实现目标,就干脆加速行权。直接一次性低价增发股份给高管,把该给的一次给足,然后公司轻装前进。”这样的话:
两位高管没少一分钱利益+公司减少了巨额现金支出+市场承担了高管激励成本+报表反应了真实业务利润+制约股价的不确定性消除+员工激励目的达到=所有人获益。
这就是制度改进带来的巨大利益:地还是那么多地,人还是那么多人,为什么80年代初改了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就从不够吃变成吃不完? 这个问题,林毅夫在他的《解惑集-中国经济专题答疑录》中有解释。三、激励方案什么时候会改?
修改激励方案要履行程序:董事会提出,股东大会批准。 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合理的由头。 这个由头就是高管提前一年完成激励方案中规定的考核要求。 原来2026年的考核目标是:归母净利润≥24亿,总市值(连续20日平均)≥900亿。 不考虑5.3亿元的股份支付费用,澜起三季报净利就达到21亿,同比+112%。如果再加上四季度业绩,轻松提前一年完成业绩目标。澜起总市值现在是1388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市值目标。所以快的话,澜起明年1月底发布业绩快报,宣告提前完成考核要求。同时召开董事会,宣布修改激励方案。 如果慢的话,4月发布正式年报,同时提请股东大会审阅的议案中,提出修改激励方案。 最可能的时间是拖到明年4月份。两个原因: 第一是要有充分的沟通和酝酿过程,股份支付最后到底怎么会计处理,与审计师还有一个沟通; 第二是中间这几个月,公司还有充足时间回购更多股份。
四、今年业绩亮眼的概率增加 因为高管要想拿到对自己最有利的修改方案,防止其他股东说嘴,就不但要提前完成考核要求,还要超额完成。 澜起2025年能完成多少呢? 大叔早就向大家介绍过,每个季度有哪些前瞻财务指标会对预测下季度的收入增长有重大意义。现在再增加一个新知识点:量化模型分析。 比如澜起三季度有三个财务指标,对四季度收入增长有重大前瞻意义: 1、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同比增长率。模型显示该指标每增长1%,会带动下季度收入增长0.32%。它反映的是什么?是客户付款能力与需求旺盛度; 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率。模型显示该指标每增长1%,会带动下季度收入增长0.25%。它反映的是什么?是收入质量与客户的需求旺盛度; 3、存货周转率环比增长率。模型显示该指标每增长1%,会带动下季度收入增长0.18%。它反映的是什么?它反映了澜起产品的产销衔接效率与客户的需求旺盛度。 模型给出的四季度收入增长率在40%-60%之间。核心增速是56%,即四季度收入预测为16亿元。 真是如此的话,那澜起2025年即便考虑股份支付费用的计提,也可能达到24亿元,同比+70%。如果不计提股份支付费用,净利同比+100%以上。 两位高管拿着这样的业绩来要求一次性兑现股权激励,谁还能说嘴? 咱们再回到初心。 今天澜起的股价,是高度不确定的。因为我们不知道随时变动的股份支付费用,会吃掉多少利润。 但导致这个不确定的高管激励方案,最终会被修改却是高度确定的。 高管今年不会隐藏收入与利润,同样是高度确定的。
大叔为什么这么确定澜起的激励方案一定会改? 因为这是最好的帕累托改进:无人因此而受损,但至少让一方得利。
中国改革开放走到今天,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就源自于我们的改革,多是帕累托改进。 要真正理解中国经济,就一定要读林毅夫的《解惑集-中国经济专题答疑录》。 它以柏拉图式的一问一答,解释了173个经常纠结在我们心中的中国经济现象,串起来就是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框架。 大叔2006年读到这本书,当时叫《经济学方法论》。一本黄色的小册子,很薄,很普通,很通俗易懂。 改变三观的震惊。 所以大叔无论走到哪儿,都会带着它,直到有一天偶然遗落在餐厅。 希望捡到它的那个人,也会因此而改变一生......
(来源:阿甘金融的财富号 2025-11-16 10:46)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