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4 12:17:32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广东
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三诺生物(300298)举办了全球媒体开放日,展示了在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慢病数字化管理、人工智能、全球化战略及糖尿病公益实践等领域的一系列布局。面对围绕CGM产品在海内外拓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这家全球第四大血糖仪企业仍将坚持以研发创新驱动提升产品价值、巩固知识产权布局的基本策略。提升附加值迎接激烈竞争当前,血糖监测领域正经历从“间断点测”向“连续动态”的技术变革,这一变革所依托的关键医疗器械是CGM:该类产品不仅能提供全天候血糖波动趋势,更可通过实时数据为糖尿病管理提供精准决策支持,已成为血糖监测领域增长潜力最突出的赛道。当前国内CGM市场正在快速发展阶段,各家企业纷纷下场推动产品普及的结果之一是激烈的价格竞争。“双11”活动正在进行,记者在京东商城看到,若一次性购买多枚CGM产品,其CGM单价已经降至百元左右,较两年前大幅走低。“三诺不谈‘性价比’,我们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关注‘可负担’,相信随着行业成熟,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服务能力的头部企业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三诺生物副董事长李心一在交流中表示。坚持“技术驱动+合理定价”策略,三诺生物正在着力提升传感器性能、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创新服务模式提升附加值。刚刚结束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强化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在三诺生物看来,CGM技术的应用,是糖尿病强基工程的一大抓手。结合全天候、可流通的血糖实时数据,三诺生物线上线下并举建设“监测—评估—干预”的闭环管理体系,提升CGM附加值。对于糖尿病患者,引入大模型服务于数据的解释,也服务于更精准的数据收集,三诺生物最新的大模型可以实现食物精准识别功能,甚至可以区分出辣椒酱的种类。对于基层医疗场景建设,三诺生物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的应用,大幅降低基层医疗机构的操作门槛——“三诺分钟诊所”实现“微量采血、三分钟出报告”。目前,三诺生物已在全国范围内帮扶超500家基层医疗机构,并通过设备赋能、人才培训与数据平台建设,持续完善覆盖“监测—评估—干预”的基层慢病管理生态。应对专利狙击坚决出海结合“国内守存量、海外拓增量”的双轮驱动战略,2025年上半年,三诺生物海外业务收入达9.97亿元,占总营收比重44%。在非洲市场,三诺生物每月稳定向非洲出口4万台血糖监测设备,预计2026年该区域销售额将

发表于 2025-11-14 11:39: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报道

  中国有着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糖尿病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并把每年的 11 月 14 日定为“联合国糖尿病日”。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2024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达5.89亿。在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每4人就有1人患病,总人数达1.58亿。而在中国,2024年20-79岁成人糖尿病患者总数已达1.48亿,是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1.68亿。糖尿病并发症不仅可导致失明、肾衰竭,还会增加1.5-2.5倍的冠心病和脑卒中风险。

  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该市场的激烈竞争,吸引了众多参与者的加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和对血糖监测重要性认识的提升,CGM技术因其在准确性、便利性和适用性上的优势,正逐渐取代传统“间断点测”方式,满足市场对全天候血糖波动趋势监测的需求。CGM已成为血糖监测领域增长潜力最突出的赛道。

  目前国内市场的CGM产品主要分为两大阵营:其一为以雅培、德康等进口企业为代表;第二阵营则以三诺、九诺、凯立特、微泰、硅基等国产厂商为代表。这些本土厂商希望通过降低成本、实施差异化策略、抢占医院渠道、提升研发到生产的稳定性以及增强批量生产能力,与雅培等跨国企业竞争市场份额。

  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当前,国内CGM赛道已形成“技术验证-产品落地-市场放量”的初级发展链条,头部企业(如三诺生物、鱼跃医疗、微泰医疗等)正在通过持续研发投入,逐步打破海外巨头(雅培、德康)的技术垄断。

  “国产CGM凭借性价比优势快速打开下沉市场:当前主流产品终端售价集中在300-600元/套(传感器单价),较雅培同类产品(约800-1200元/套)低30%~50%,叠加医保集采政策对创新医疗器械的倾斜(如部分地区已将CGM纳入门诊特殊病报销目录),进一步推动渗透率提升。”该分析师说。

  根据行业机构研究分析,CGM作为糖尿病管理领域的关键技术,正经历着迅猛发展。根据贝哲斯咨询的预测,2025年全球连续血糖监测系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18亿元。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的持续上升以及对精准血糖管理需求的增加,预计该市场将以14.49%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3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52亿元。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曾经由国际巨头垄断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市场,正迎来一批中国企业的强势破局。

  从企业的业绩表现不难看出,随着技术壁垒的逐步攻克,本土企业近年来纷纷崭露头角,国产CGM品牌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三诺生物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达34.53亿元,同比增长8.5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37亿元,同比增幅达33.25%。其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接近9%,且持续保持高强度,为CGM等创新业务提供了强劲支撑。

  此外,据公开信息显示,三诺生物正加速推进CGM产品的技术迭代与全球布局。其自主研发的第三代葡萄糖传感制备技术,在精准性、稳定性及抗干扰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同时,该企业创新地将AI技术深度融入慢病管理全流程,其自主研发的SinoGPT系统结合DeepSeek大模型,构建了“血糖监测—数据分析—行为干预”的完整数字化闭环管理体系。

  自鱼跃医疗收购浙江凯立特正式切入CGM业务以来,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至2024年研发投入累计达23.75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8.39%;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达65.45亿元,其中CGM系列产品成为重要的新增长极。

  今年4月,鱼跃医疗新一代CGM产品Anytime 4系列和Anytime 5系列同步问世。其中,借助AI升级算法,Anytime 5系列的核心技术指标已达到全球头部水平。

  眼下,全球慢性病诊疗正迎来一场深刻的数字变革,CGM数据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从临床端来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会员廖渝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过去,医生多依赖“点血糖”制定方案,数据碎片化。现在,借助CGM,可为患者绘制完整的血糖动态曲线,实现“基于数据的个性化统一”干预。

  一方面,在饮食干预层面,从“说教式忌口”转向“数据化选择”。患者能直观看到不同食物对血糖峰值及达峰时间的影响,有助于提升患者依从性;另一方面,在运动干预方面,通过数据匹配个性化运动方案及运动强度,避免出现“努力但无效”的情况。

  “通过科学干预,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早期或前期可实现逆转,即在停用或减少降糖药物后,血糖仍能持续维持在正常水平。”廖渝教授强调。

  临床需求的增长也带动了市场的扩展。三诺生物副董事长李心一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CGM不仅是血糖仪的技术升级,更是从设备制造向糖尿病数字管理服务转型的核心载体。真正的行业竞争力来源于多维度、系统性的能力构建。”

  前述分析师也指出,国产替代的核心逻辑已从早期的“低价填补市场空白”,转向“全链路能力对标”。当前替代进程呈现两大特征:一方面,中低端市场率先突破。针对价格敏感型患者,国产CGM凭借成本优势快速抢占雅培、德康未深度渗透的增量市场;另一方面,高端功能差异化布局。头部企业开始在“动态监测+AI决策支持”领域发力,例如鱼跃医疗联合互联网医院推出“CGM数据-医生远程调药”闭环服务;三诺生物不断探索无创/微创连续监测技术,试图通过附加价值拉开与海外品牌的差距。

  如何全面打开市场?

  目前,国产CGM企业在技术、产品与市场三个维度均已取得实质性突破。三诺生物、鱼跃医疗、硅基传感等头部企业关键指标已达国际水平,国产替代的步伐明显加快。不过,要实现从“国产替代”到“全球竞争”的跨越,本土CGM企业还需在多个维度持续发力、攻坚克难。

  仅从国内市场来看,“健康中国2030”规划明确指出,要推动院外慢病管理生态的建设,其中基层医疗和零售药房已成为慢病监测的关键场景。然而,当前行业仍面临“基层医疗人员专业能力不足、院外数据与院内诊疗脱节”等普遍问题,全面打开市场尚需克服诸多挑战。

  对此,三诺生物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郑霁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CGM产品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政策合规挑战。院内外数据互通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企业需投入大量精力构建全链条数据安全体系。同时,各地基层采购政策差异大,需快速响应地方招标与采购要求;二是运营成本挑战。基层市场分散,物流与设备维护成本较高。企业需要通过整合国内外仓储(含海外仓)、优化供应链效率,持续降低运营成本,保障解决方案的可持续性。

  针对基层医疗面临“人员能力不足、数据脱节”的痛点,郑霁耘进一步指出,企业需要致力于通过“设备适配上手快、培训系统跟得上、数据互联互通”三方面协同发力,通过全自动多功能检测仪等智能化产品,降低基层医疗机构的操作门槛。同时,通过专属APP和云端互联体系,打通院外监测数据到院内诊断参考的通道,避免健康数据成为“信息孤岛”。

  “国产CGM布局企业需要突破的方向包括爆款技术深耕、生态构建与全球化布局三个板块。”前述分析师也指出,后续,本土CGM企业需在四个维度持续攻坚:首先,CGM核心技术迭代CGM。重点突破“传感器长效性”与“校准简化”两大痛点。当前国产CGM传感器平均使用寿命多为7~14天,但长期佩戴后的信号衰减问题仍待优化。同时,“免校准”技术的准确性在个体差异大的场景中仍需更多临床验证。

  其次,CGM全产业链需实现降本增效。上游核心原材料如葡萄糖氧化酶、MEMS传感器芯片等仍依赖进口,这会推高生产成本。本土企业需加强与材料科学、半导体产业的协同研发,降低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进一步打开价格带覆盖更多患者群体。

  再者,CGM数据生态与慢性病管理整合CGM。CGM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监测”这一基础功能上,更彰显于“决策支持”这一核心优势之中。当前,国产产品大多还仅仅停留在“数据展示”的初级阶段,而未来,它们需要与AI算法、胰岛素泵以及电子病历系统进行深度融合,共同构建起“硬件+软件+服务”的全方位慢病管理生态,进而提升用户的黏性以及客单价。

  此外,CGM正积极投身于全球化竞争的布局之中。海外市场对于高性价比的CGM产品需求极为旺盛,然而,国产企业若想在这片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就必须通过FDA/CE认证,并加强本地化渠道建设,从而逐步打破雅培、德康等国际巨头所形成的全球垄断格局。

  目前,CGM,作为糖尿病诊疗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赛道,正迎来技术迭代与国产化普及这两大浪潮的双重洗礼。随着CGM与AI、大数据平台的深度交融与碰撞,整个行业将加速迈进一个“数据透明化、评估标准化、干预闭环化”的崭新阶段。

  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位居全球首位,这一庞大的市场基础,加上本土企业的创新活力,正推动中国从血糖监测技术的“应用市场”向“创新策源地”转变。眼下,本土企业正在加速破局中。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