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自1522米深海处的可燃冰点燃圣火,在人形机器人手中传递;无人驾驶汽车穿梭于场馆之间;AI生成的数字画卷在开幕式上徐徐展开——这些不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而是发生在十五运会期间的一个个真实瞬间。
据介绍,科技全运方面,十五运会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遴选130多款体现办赛水平、增强参赛体验、提升观赛效果的高科技产品,让赛事运营“智能化”、竞技训练“科学化”、观赛体验“沉浸化”。
科技之火燃动湾区
圣火的采集,是运动会标志性的起点。
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圣火采集方式,十五运会的火种源自南海1522米深海处的可燃冰——它们埋藏在茫茫南海之下,因低温高压的环境,由天然气和水分子形成结晶物质,被称为“被冰封印的天然气”。
9月16日,广州南沙群岛,“海洋地质二号”科考船带着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级深海遥控潜水器——“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艇(ROV)启航。
9月18日,“海马”号搭载可燃冰原位采集分解及引燃装置,深入南海北部海域的海马冷泉区,在海底直接将可燃冰分解为天然气。
随后,科考船甲板上的太阳能光伏装置产生的电能经过特种电缆输送至千米之下的海底,不断升温的引燃棒,成功点燃了这簇“冰中之火”。这也创造了全球体育运动史上首次在深海采集“源火”的纪录。
11月2日,在火炬传递环节,科技感愈发浓厚。
在深圳,人形机器人“夸父”作为“0号”火炬手,依托中国移动5G-A网络实时回传的高清画面和控制流,稳定奔跑了约100米,完成了第二棒与第三棒的传递。
这背后,是5G-A网络提供的高可靠、超低时延支撑,确保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精准互动。这也成为首个基于商用现网实现机器人自主奔跑与人机交互的示范案例。
乐聚机器人有关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为适配火炬传递的严格要求,公司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组建专项研发团队,在“夸父”原有标准化的量产机身上,升级了“运动控制小脑”,并与中国移动等单位合作,打造了一条信息低时延“高速公路”。
在广州,无人驾驶车也首次参与火炬传递环节。小马智行无人驾驶车从广州越秀公园的五羊石像出发,载着火种灯一路南下,途经解放路、沿江路等,最终抵达广东体育馆,交由下一棒火炬手继续传递。
11月9日,在十五运会开幕式现场,科技的创造力与承载力更加清晰。
三台优必选全自主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代表粤港澳三地,敲响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8件青铜句鑃。
时隔两千多年,出土于岭南的青铜打击乐,再次奏响。科技与历史交织的青铜颤音划破夜空,拉开了文艺展演的序幕。
随着,文艺展演结束,来自粤港澳三地的火炬手,踏着水舞台的浪花而来,拾级而上“点燃”主火炬塔。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主火炬塔的“火焰”并非真实火焰,而是通过电能以“科技之火”的电光水雾形式呈现,这也是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不是火的主火炬塔。
据介绍,火炬塔里没有任何燃气,使用的是通过先进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绿电,加上雾森系统等精准调控,火焰的亮度、照度与摇曳形态都由光影精准描摹。
智慧赛程全民体验
赛事期间,科技同样深度融入每一个环节。智能,正逐渐成为十五运会的显著标签。
11月12日,记者从十五运会主新闻中心出发,前往广州天河体育中心。通过“全运广州”小程序,仅需简单操作,便可打到一辆自动驾驶车辆。即使行驶在市中心,面对较为复杂的交通环境,自动驾驶车辆依然“游刃有余”。
据了解,为保障此次赛事,广州投入了超300辆自动驾驶车辆,在奥体中心、天河体育中心等地开通了5条自动驾驶公交环线和11条保障线路,同时配备约70台无人驾驶环卫车全天候执行清扫保洁服务。
十五运会期间,不少观众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在比赛场馆外“撞见”的巡逻机器狗。杰创智能副总裁赵捷告诉记者:“公司的AI电磁网捕巡防机器狗Pro能精准执行人员密集区域秩序维护、可疑物品排查等任务。十五运会期间,我们一共投入7只,算是一次集中实战检验和展示。”
在场馆内,像这样高科技的产品,并不少见:广汽集团第三代人形机器人GoMate,可灵活切换轮式移动与四足步态,在巡检中主动识别人员摔倒等意外并干预;智能导盲犬、智能脑控轮椅车等产品则融合人工智能、激光雷达、语音交互等前沿技术,在赛场内外为运动员、观众提供便利。
赛场上,“赛事自由视角系统”对各类球类场馆赛事进行全程、多角度视频采集;AI直播相机自动识别羽毛球比赛中的多拍回合,精准捕捉杀球等“高光时刻”,满足观众体验的同时,也能助力运动员复盘技术、提升竞技水平。
此外,在赛事服务和运营端,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屡见不鲜。如果观众没时间做赛事日程的功课,可以随时掏出手机问问三七互娱开发的广州城市合伙人智能助手。三七互娱技术中心数据副总裁王传鹏告诉记者,智能助手整合AI技术,能全天候提供十五运会赛事日程、比赛场馆等咨询服务,还可为来穗旅客生成个性化出游方案。
记者从广电运通获悉,公司联合工商银行广州分行推出十五运会主题的“文化AR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观众不仅能在无网无电的情况下实现“碰一碰支付”,还可以通过“全运广州”小程序“扫一扫”扫描硬钱包上的吉祥物图案,观看以吉祥物形象演绎的3D醒狮跃动、精彩粤剧片段、十五运会赛事等精彩瞬间。
十五运会期间,崭新的科技产品不仅成为体育精神和岭南文化传播的桥梁,也同样获得了技术落地与产业升级的“试验田”。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认为,赛事的举办为机器人、无人车等智能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有力推动其应用落地。
据悉,广汽集团的自动驾驶技术、杰创智能的安保机器人、三七互娱的AI交互系统等,均计划在赛后向城市交通、公共安全、文化传播等领域延伸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