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获悉,10月20日,宁德时代(SZ:300750)发布2025年三季报。
今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实现营收2830.72亿元,同比增长9.28%;净利润490.34亿元,同比增长36.20%。若按照前三季度273个自然日计算,宁德时代每天要赚1.8亿元。
而公司第三季度的业绩更为亮眼,单季实现营收1041.85亿元,同比增长12.90%;净利润185.49亿元,同比增长41.21%,环比增长12.26%,已连续2个季度环比提升。同时,净利增速是营收增速的三倍多,显示出宁德时代强悍的盈利能力。
三季报发布次日(10月21日),宁德时代A、H股价均呈上涨态势,其中H股盘中涨超5%,A股盘中也一度涨逾3%。截至10月21日A股收盘,宁德时代报375.9元/股,涨2.56%,总市值17343亿元。
H股募资已到账,扩产持续
宁德时代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06.6亿元,同比增长19.6%,远超净利润,而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高达572.91亿元。宁德时代称,其原因主要来自产能扩张与股权投资。
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注意到,今年以来,宁德时代产能扩建凶猛,在建工程达373.66亿元。
在国内,宁德时代山东济宁、广东瑞庆、江西宜春、福建厦门、青海、福建宁德等基地均有大幅扩产。其中,仅山东济宁基地预计2026年新增储能产能就超过100GWh。
在海外,宁德时代的德国工厂已于2024年实现投产;匈牙利工厂一期项目首条产线设备已进场调试,预计2025年底建成并完成安装调试;西班牙工厂已完成前期审批手续,并正式成立合资公司,即将启动工厂筹建工作;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其产能规划15GWh。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匈牙利工厂项目建设,宁德时代于今年5月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并募集276亿元人民币。得益于该笔资金的到账,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宁德时代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2.77亿元,同比由负转正。
而对于匈牙利工厂的前景,宁德时代表示,该工厂建成后有望比公司的德国工厂降本20%。但其也提到,由于欧洲环境复杂,也不能太过于乐观。
此外,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宁德时代的存货规模已经达到了802.12亿元,同比增长34.05%,这也引发行业关注。对此,宁德时代称,其主要原因包括业务规模扩张后部分交付产品处于运输途中,以及为后续交付提前备货。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宁德时代已经签约多个供货协议,其中不乏超GWh级合约。尤其在第三季度,宁德时代与新加坡可再生能源开发商Vanda RE签署框架供应协议,后者将分批从宁德时代采购总计2.2GWh电池储能系统。
钠电池与储能,拉动未来增长
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研发费用同比增长了15.26%,达150.68亿元。
与研发费用增长相对应,今年以来,宁德时代连续推出多项新技术和产品。4月10日,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宁德时代发布智慧储能管理平台“天恒·智储”,该平台融合了大数据、AI大模型等技术,可为储能电站提供预警、运行分析、电站体检和运维等服务,标志着公司的储能产品由单一的“硬件”变为“软硬结合”。
9月,宁德时代发布了全球首创的NP3.0技术及神行Pro电池。其中,NP3.0技术致力于在极端热失控场景下,确保电池系统“高压不断电、动力不丢失、无明火无烟”;神行Pro电池采用“Wave电芯”结构,能量密度提升超3%,并助力电池包刚度提升25%。
而对于未来的增长预期,宁德时代表示,钠电池与储能业务将成为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
早在今年4月21日举行的首个超级科技日上,宁德时代就重点推出了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和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两者均可实现零下40℃至零上70℃的全温域适配,其中前者的能量密度达175Wh/kg,为彼时全球钠电最高。
宁德时代称,钠新是全球首款通过新国标认证的钠离子电池。目前,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正与客户推进开发落地,进展顺利。
此外,储能业务已经成为宁德时代最重要的业务板块,今年上半年,该业务的营收占比已经超过了15%。
而在当前,储能业务又面临绝佳机遇期。
在海外,储能市场需求正从传统的欧美市场扩展到亚非拉等全球区域。仅在上半年,中国企业新获海外储能订单/合作总规模已超160GWh,同比增长220.28%。
在国内,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1.8亿千瓦以上。这个目标直接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6月10日,宁德时代正式宣布,下一代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587Ah电芯已在行业率先实现量产。宁德时代称,在政策与需求双重驱动下,叠加587Ah等创新产品落地,公司的储能业务将持续贡献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