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顶级钨矿资产注入在即,这家掌控战略金属的龙头企业迎来历史性机遇。
福建省国资委将其持有的福建冶金80%股权无偿划转至省工控集团,并于2025年7月完成工商变更。此举标志厦门钨业资产重组进入实质阶段,为公司带来全新发展机遇。
资产重组落地,战略地位提升
本次股权划转是福建省优化国资布局的战略举措。划转后,省工控集团成为厦门钨业间接控股股东,但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变。
对厦门钨业而言,这意味着其战略定位显著提升。成为省工控集团核心企业,公司在福建省工业布局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为后续资产整合铺平道路。
大湖塘钨矿:注入预期明确
市场对厦门钨业的最大期待在于控股股东承诺注入的江西大湖塘钨矿。这一全球超大型钨矿拥有122万吨三氧化钨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26.5%。
2025年8月,公司确认已取得采矿证。控股股东承诺在矿山投产前完成资产注入,项目力争2025年底实现“山上采矿、山下投产”,资产注入窗口期临近。
业绩增长强劲,价值重估在即
在重组预期加速同时,公司业绩表现亮眼。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128.23亿元,同比增长39.27%;净利润8.10亿元,激增109.85%。
前三大季度,公司累计营收320.01亿元,净利润17.82亿元,同比增长27.05%。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钨价上涨和公司独特的“价格联动机制”。
投资逻辑与估值重构
厦门钨业的投资逻辑正迎来历史性拐点。大湖塘钨矿的注入将是价值重估的关键催化剂。
业绩增厚显著:若大湖塘矿完全达产,预计年增厚净利润约18亿元,较2024年净利润实现翻倍。公司钨资源自给率将从约20%大幅提升至70%。
估值空间巨大:多家机构测算,公司合理估值应在900-975亿元区间,较当前市值存在巨大重估空间。华源证券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4/30.5/33.9亿元。
随着股权划转完成和大湖塘钨矿采矿证获批,厦门钨业资产重组已迈入实质阶段。这家掌控钨、稀土两大战略资源的企业,正迎来最重要的价值重估时刻。
本文仅代表个人的投资思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