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文捷佳伟创斩获央企钙钛矿整线大单、实现 P1-P4 到 ALD 全链技术突破的战略进展,结合产业化 “中试战” 全面打响的行业背景,以下从营收结构、利润贡献及长期价值三个维度,系统分析钙钛矿业务对公司营收与利润增长的核心驱动作用:
一、2025-2028 年营收结构与占比演变
(一)2025 年:钙钛矿设备爆发式增长,确立核心增长极地位
订单与收入规模:2025 年公司钙钛矿设备订单达 15GW,其中整线订单占比超 40%(单价约 3 亿元 / GW),单机设备占 60%(单价约 2.5 亿元 / GW),全年预计确认收入 45 亿元。
总营收结构:2025 年公司总营收预计达 210 亿元,其中光伏业务 168.5 亿元、非光伏业务 41.5 亿元,钙钛矿设备收入占比 21.4%,成为仅次于 TOPCon 设备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技术溢价特征:钙钛矿整线设备毛利率达 40%,显著高于 TOPCon 设备(32%)和 HJT 设备(28%),单 GW 利润贡献为晶硅设备的 2 倍以上,形成鲜明的产品结构优势。
(二)2028 年:总营收扩容下的结构性升级,利润贡献占比提升
总营收高速增长:2028 年公司总营收预计达 480 亿元,其中光伏业务 229 亿元、非光伏业务 251 亿元(半导体设备、锂电复合集流体设备放量驱动),总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 22%。
钙钛矿设备收入进阶:2028 年钙钛矿设备收入预计达 84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 17.5%,虽占比略有下降,但收入规模较 2025 年实现 86.7% 的增长;其中叠层设备占比提升至 70%,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倾斜。
协同效应赋能:钙钛矿整线核心技术实现跨路线复用,如 RPD 镀膜技术迁移至 HJT 的 TCO 沉积环节,降低单位设备成本 15%-20%,间接提升整体业务盈利效率。
二、利润增长的核心驱动:技术溢价、规模效应与结构优化
(一)短期(2025-2026):设备交付高峰驱动净利润激增
2025 年利润贡献:钙钛矿设备业务净利润达 9.38 亿元(45 亿收入 ×20.83% 净利率),占公司总净利润(39.6 亿元)的 23.7%,直接带动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79.3%。
2026 年加速放量:华晟新能源 12GW 整线订单(单价 1.8 亿元 / GW,毛利率 35%)、沙特 NEOM 新城项目等落地,钙钛矿设备收入预计达 68 亿元,净利润 14.28 亿元,占公司总净利润比例提升至 28.2%,推动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64.0%。
(二)中期(2027-2030):叠层技术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叠层设备盈利升级:2028 年钙钛矿 / 晶硅叠层组件量产效率突破 30%,公司 ALD 镀膜设备(单价 4.5 亿元 / GW)占整线价值量的 35%,毛利率提升至 45%,成为利润增长核心引擎。
整体盈利效率提升:2030 年钙钛矿设备净利润预计达 34.56 亿元(84 亿收入 ×41.14% 净利率),叠加半导体设备(净利润率 30%)和锂电设备(净利润率 25%)的协同贡献,公司整体净利润率从 2025 年的 23.6% 提升至 32.0%。
(三)长期(2030 年后):平台型企业价值全面释放
跨领域技术复用收益:钙钛矿薄膜沉积技术迁移至半导体封装(Chiplet 键合)、锂电固态电池(电解质层涂覆)等领域,2035 年相关业务预计新增收入 150 亿元,净利润率超 40%。
全球化布局溢价:东南亚、中东研发中心支撑海外订单占比从 2025 年的 25% 提升至 2035 年的 50%,海外订单溢价率达 20%,进一步增厚利润空间。
三、产业化 “中试战” 的战略支撑:技术验证与订单锁定
(一)全链技术突破筑牢盈利基础
全流程工艺贯通:完成激光划刻(P1)、钙钛矿层沉积(P2)、空穴传输层制备(P3)、电极蒸镀(P4)全流程设备开发,整线良率稳定在 95%,满足央企中试及量产需求。
ALD 技术商业化落地:原子层沉积(ALD)设备成功应用于协鑫光电 1.15 米 ×2.4 米叠层组件产线,助力组件效率达 29.51%,2026 年预计推动量产效率突破 32%,强化设备技术溢价。
(二)央企订单的战略价值释放
大额订单直接贡献营收:华晟新能源 12GW 整线订单为全球首个 GW 级钙钛矿整线项目,含工艺包单价 1.8 亿元 / GW,较单机设备溢价 38%,2026 年预计确认收入 21.6 亿元,毛利率 35%。
标准制定权构筑壁垒:参与国电投、中建材等央企中试线建设,主导制定钙钛矿设备行业标准(如 TCO 镀膜均匀性≤2%),形成技术壁垒与订单锁定效应,保障长期盈利稳定性。
(三)中试数据加速商业化转化
实证电站数据闭环:无锡、三亚等地实证电站显示,钙钛矿组件通过叠层技术可将年衰减率降至 1.5% 以内,推动 LCOE 降至 0.25 元 /kWh 以下,加速下游产能扩张需求。
设备迭代提升盈利效率:每 18 个月推出新一代整线设备,2026 年量产的第二代整线产能提升至 12000 片 / 小时(较第一代提升 50%),单位能耗降低 25%,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与毛利率水平。
四、风险提示
技术迭代风险:全钙钛矿叠层、钙钛矿 / 铜铟镓硒叠层等新方向可能影响现有设备需求,需维持 7%-9% 的研发投入(2025 年预计 15 亿元),确保技术领先行业 6-12 个月。
量产稳定性风险:钙钛矿组件长期稳定性仍需验证,公司已建立 “实验室 - 中试 - 量产” 全周期数据闭环,2025 年 Q4 前完成 5 条 GW 级产线工艺验证。
市场竞争风险:金晶科技、迈为股份等企业加速布局,公司凭借 60% 的市占率和 15GW 的 2025 年订单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单位设备成本较竞争对手低 15%-20%。
结论
捷佳伟创凭借钙钛矿整线大单突破与全链技术优势,已将钙钛矿业务打造为核心利润增长引擎:短期(2025-2026 年)依托设备交付高峰,驱动净利润实现 79.3%、64.0% 的高速增长;中期(2027-2030 年)叠层技术推动毛利率提升至 45%,利润贡献占比持续扩大;长期(2030 年后)跨领域技术复用与全球化布局,支撑公司从光伏设备龙头升级为新能源装备平台型企业。预计 2035 年公司净利润有望突破 592 亿元,较 2025 年增长 11 倍,而钙钛矿业务始终是贯穿全周期的核心利润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