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天南AI茶馆
今天是高工机器人年会的第一天,大家脱离了官方举办的场合,感觉还是很敢讲真话的,基本讲的都是行业现状的问题,可以重点看看:

1. 开场白
1)关于出货量
从出货量来看,一线人形机器人梯队企业2025年突破千台已无悬念,明年行业首要目标瞄准 “万台级” 出货量。
各地政府与企业启动数采工厂建设,试图解决数据来源问题,但现存模式存在明显短板,尚未形成有效数据流通与应用闭环。
数采工厂建设存在明显短板,现存模式带有 “智商税” 属性:一是工厂规模有限,示范场景覆盖范围窄,无法支撑多样化数据需求;二是需求端由缺乏制造经验的团队主导,部分单工位部署存在 “骗取政府资金” 嫌疑,未形成真正的产业价值;三是数据流通不畅,产业集群内数据未打通,导致人形机器人落地工厂后,需耗费大量时间跑模型,且稳定性难以保障。
2)技术瓶颈制约量产推进
1)硬件层面,关节模组、手部技术已具备可行性,但集成化与模块化程度不足,导致量产效率难以提升;
2)软件层面,控制算法、数据模型稳定性仍需优化,且多数工业机器人集成商仅能适配传统工业机器人,无法满足人形机器人技术需求;
3)成本层面,零部件成本占比高,单纯依赖硬件降本难度较大,硬件降本需依托规模化量产,而当前市场规模有限,上游供应链支持力度不足,成本控制陷入 “量少 - 成本高 - 量难增” 的循环。
3)商业模式需要分阶段
商业模式需求明确分阶段落地与生态建设路径,市场落地端,短期(未来 2-3 年)以小规模 B 端落地为核心,优先攻克制造工厂、仓储物流等场景,通过 B 端实践积累技术经验与市场口碑。
长期逐步探索 C 端市场,C 端竞争核心为品牌与渠道,需提前布局消费电子领域相关能力,打造用户认可的品牌形象,建立多元化销售渠道;
2. 圆桌会议
对话嘉宾: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具身天工事业部负责人刘益彰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熊蓉
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
松延动力 CEO 张世璞
自变量 CEO 王潜
戴盟机器人创始人兼CEO 段江晔
星海图 COO 李天威
雷赛智能副总经理向少华
Q:2025 年人形机器人有哪些未达预期?
雷赛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虽迎来商业化元年,但在大模型优化、本体收敛、核心零部件降本与稳定性、系统方案形成及商业落地等方面仍有长路要走,需围绕 “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活品质” 两大核心价值系统攻克难题。
星海图:整机及上游供应链中成熟模块、关键模组与头部企业 VOA 发展符合预期,但数据效率仍是关键卡点,尤其端到端模型对海量数据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戴盟机器人:公司聚焦上肢操作领域,认为灵巧手存在稳定性不足、加工制造一致性差的问题,海外多采用二次夹爪保证数据一致性,精细操作依赖硬件稳定突破,且当前触觉传感器分辨率、成本、耐用性仍未达理想状态。
自变量:中国行业对人形机器人的整体绝对投入强度未达预期,资金多集中于上市、炒作等短期行为,面向下一代技术的纯投入有限,中美在模型侧已出现数量级差距,竞争形势较 2024 年底更为严峻。
智元:持相反观点,认为中国在软硬一体产业的量产能力、供应链、工程人才等储备更强,人形机器人成本大幅下降、寿命显著提升,运动智能与交互智能进展突出,但感控融合、作业智能落地场景仍显不足,家庭应用更是遥远。
松延动力:企业在流量转化(获得北京机器人运动会奖牌)、订单获取上的成绩,同时指出国内市场表现及格,但人形机器人聚焦替代用工成本面临激烈竞争,科技出海是未来重要方向,2025 年仍需加强相关布局。
浙江人创:提到高自由度灵巧手的关节模组交付延迟,高分辨率力触传感器的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未获改善,腿部高功率密度驱动器国产化替代尚未完全实现,且算法上依赖 transformer 建立数据关联的路径需进一步思考,海量数据与场景需求带来挑战。
北京人创:2025 年市场热度与机器人出货量远超预期,运动性能表现突出,但应用场景探索不足,尚无完全稳定长时间运行的场景。
Q2:汽车行业与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本质区别?
星海图:两者在发展路径上有复用性,均从标准数据集起步,且汽车行业的数据闭环模式值得机器人行业借鉴,但人形机器人起手式为端到端模型,需找到低数据成本、高数据效率的路径,同时车规标准部分要求高于工规,机器人部署落地需避免客户停线迭代的问题。
智元:机器人行业是汽车行业的 “升维” 挑战,汽车无需与物理世界交互、自由度仅两个、任务单一泛化性要求低,而机器人需主动交互、自由度超40个、解空间庞大,且存在标定一致性差、任务泛化性极高的问题,复杂度远超汽车,落地需循序渐进聚焦具体场景。
松延:成功企业需同时兼顾硬件与模型发展,找到数据飞轮,将资源集中于核心场景,通过验证场景价值实现客户成功,先解决单一问题再逐步拓展。
自变量:当前多数企业的 “大模型” 多为少量数据套开源框架或微调现有模型,行业对大模型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具身智能操作本质是物理世界的基础模型,需掌握物理世界规律,其难度、重要性与语言模型赛道相当,是行业核心关键点,需投入最大力气攻克。
Q3:硬件核心领域未来发展展望
雷赛智能:聚焦一体化关节模组、无框立体电机等核心零部件,未来将在产品品质、可靠性、灵活性及成本控制上持续发力,同时强调手关节传感与多模态视觉融合的重要性,认为行业需产业链上下游合力,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制定与数据安全,才能实现系统稳定领先,当前机器人可在迎宾导购、娱乐、搬运、零售等场景发挥作用,硬件需以 “多快好省” 为目标持续优化。
戴盟机器人:2025 年灵巧手多用于展示,实际操作需求尚未兴起,且二十几个自由度的灵巧手面临物理世界数据匮乏、触觉传感器短板的双重挑战,认为无论自由度多少、驱动方式如何,核心是通过触觉传感器解决关节感知与调整问题,引导灵巧手实现预期功能。
3. 智元发言
智元机器人包含:人形(含全尺寸、半尺寸)、四足、轮式四种产品形态的市场定位,指出其并非相互替代关系,而是将长期共存 —— 人类对四足生物(如马、猫狗)的长期依赖,证明四足机器人在陪伴、运输等场景的天然优势,四种形态可分别适配不同需求场景。
公司2023 年优先攻克难度最高的全尺度人形机器人研发,以此为技术基础进行技术下放,逐步拓展产品线;2024-2025 年成功孵化出精灵产品线与灵犀产品线(灵犀产品线含机器狗品类),当前已形成 “远征、精灵、灵犀” 三条核心产品线,其中远征产品线由会议主讲负责人王闯直接带领,全程主导产品规划与落地推进。

公司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已实现全球第一,小尺寸人形机器人已完成首批发货,即将进入大批量交付阶段;四足机器人已与多家客户签订订单,陆续投入实际应用。产线建设上,智元搭建含 92 个工站的完整生产线,工站数量与流程完善度居行业首位;产线良率表现突出,各工站一次性良率均达九成以上,虽暂未达到汽车行业水平,但远超机器人行业多数企业。交付体验方面,实现 “客户单人开箱即用”—— 客户收到机器人包裹后,无需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可自行完成开箱、调试与使用,大幅降低机器人的使用门槛,提升客户满意度。
1)研发平台架构
智元各产品线共享统一技术底座,核心技术模块高度复用,无需分散研发力量,具体涵盖:关节模组研发、高度集成化结构设计、全链路供应链管理体系、多传感器协同布局方案、手眼标定技术、底层运动控制算法、人机交互算法及作业执行算法等关键技术。
研发平台采用 “本体 + 小脑 + 大脑” 架构:本体为机器人硬件基础框架;小脑聚焦运动智能,负责机器人步态控制、平衡调节等运动相关功能,类比人类身体平衡与动作执行能力;大脑侧重交互智能与作业智能,支撑机器人与人的语言 / 动作交互、自主完成指定作业任务。
技术来源采用 “自研 + 合作 + 采购”结合模式:核心关键技术(如运动控制算法、关节模组)自主研发,部分非核心技术与外部伙伴合作开发,成熟标准化部件(如基础传感器)采购行业标准品,兼顾技术自主性与成本效率。
2)智元规模化落地场景——接待场景
智元机器人已覆盖全国数百个展厅,服务于各类展馆的讲解、引导需求。据数据统计,远征系列机器人在该场景的累计商用使用时长已达18 万小时,实验室环境下持续行走测试时长突破 3500 小时,两项数据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且暂无其他企业可提供同等规模的实际应用数据。
在机器人运动会中,智元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机器人(搭载 A2 技术)斩获首枚金牌,表演的 “秦始皇兵马俑舞蹈” 成为行业经典案例。目前以每周 2-3 个的速度持续产出新舞蹈内容,同时推出 “0 创平台”(被誉为 “机器人时代的抖音”),打破传统机器人舞蹈创作门槛 —— 用户无需专业技术,仅需在机器人面前完成舞蹈动作,机器人即可通过视觉识别看懂动作并实时模仿,依托强大的基座模型自主调节身体平衡,实现 “即跳即学”。
“灵犀平台” 赋予机器人 “灵魂”:可自定义机器人性格(如活泼外向、内向沉稳)、角色身份(如前台服务员、高端场合迎宾员),并支持多语言切换,满足不同商演场景的个性化需求。半尺寸人形机器人还可与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配合,参与大型文娱活动(如天猫晚会大小人形联合出场表演),形成差异化演出效果。
半尺寸人形机器人除参与文娱商演外,在养老、陪伴、科研教育场景具备独特优势:养老场景中可协助老人日常活动、监测健康数据;陪伴场景中能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提供情感陪伴;科研教育场景中可作为教学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机器人技术原理,推动机器人教育普及。

3)智元规模化落地场景——搬运场景
2024 年 7 月,智元在工厂现场开展轮式机器人搬运直播,3 小时内零失误完成 500 余个料箱的搬运任务,最大负载能力达 15 公斤。该机器人针对工厂搬运场景优化泛化能力:可识别不同种类的料箱、适配箱内不同物料,自主规划搬运路径,同时能应对人员干扰、料箱摆放位置偏差等突发情况,实现全流程自主决策。当前工厂面临搬运工人招聘难的问题,该机器人可有效替代人工,缓解用工压力,且搬运精度与稳定性已接近人类操作水平。
4)新增四足机器狗
四足机器人可根据不同场景需求搭载红外传感器、高清摄像头、气体检测传感器等多种设备,适配电网、厂区、园区等多类巡检场景。相较于人类巡检,四足机器人具备与数字世界天然联通的优势,可与电网数据系统、厂区监控系统等无缝对接,实时传输巡检数据,实现设备联动与智能预警,提升巡检效率与安全性。
5)市场判断:
明确讲解接待+文娱商演+安防巡检+工厂搬运四大场景均为蓝海市场,当前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长潜力巨大,因此暂未对四大场景设定增长优先级,各场景均给予同等发展资源与支持。
公司赋予各业务部高度自主权:产品线总裁可自主决定产品研发方向、目标应用场景,直接对接客户需求,制定市场推广策略;仅在重大决策(如核心技术路线调整、跨部门资源协调)时,需经公司统一层面审核判断,充分激发业务团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会议强调,四大场景未来的市场规模,主要取决于各产品线总裁的运营管理能力、市场判断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