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全球半导体产业最新资讯 技术前沿、发展趋势!
据印科技11月3日消息,持续一个多月、备受全球半导体行业瞩目的安世半导体(Nexperia)跨国拉锯战,终于迎来重大转折——双方达成大和解。欧洲时间11月3日中午,最新签署的《中欧稀土与半导体供应链临时协调纪要》为这场牵动全球半导体产业神经的危机按下了“暂停键”,关键矛盾得以缓解,行业迎来喘息之机。
此次和解协议成果显著,尤其在人事任命和资产复位方面,安世半导体中国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荷兰方面在此次谈判中做出关键让步,放弃此前引发巨大争议的“联合管理层”改组计划。作为交换,中方同意采取“分阶段解冻产能”的策略。
在人事层面,此前被安世半导体停职的前首席执行官张学政将于11月7日前正式复职。张学政作为安世半导体中国业务的核心领导者,其回归将重新稳定公司的管理架构与决策流程,为业务恢复注入关键动力。
资产方面,荷兰总部涉及的核心资产及对华业务授权也将在11月13日前全面解禁。此前,资产受限严重影响了安世半导体的正常运营与全球供应链布局,此次解禁为其恢复正常生产与业务拓展扫清了最大障碍。
与此同时,中方产能也将逐步释放。中方将立即梳理东莞工厂积压的订单,针对汽车芯片等当前市场紧缺品类,开辟“72小时快速审批通道”。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安世位于中国广东东莞的封测工厂是其全球规模最大的封测基地,承担着安世半导体全球约70%的封装任务。每年中国生产的安世芯片超500亿颗,占据其全球供应的主导地位。快速审批通道的设立,将迅速缓解下游汽车等产业“缺芯”的困境,保障产业链的稳定运行。
欧盟在此次和解中亦做出重要承诺,将约束成员国避免出台类似的针对性投资限制政策。这一承诺为中资企业在欧洲的运营提供了更为稳定的预期,有助于中资企业更好地规划在欧业务布局,减少因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与成本。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稳定的政策环境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此次和解并非某一方的单方面胜利,而是中欧双方基于各自核心利益做出的战略妥协,是典型的务实之举。
对于荷兰及欧盟而言,确保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是其首要任务。半导体作为现代工业的核心基础,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通信等众多关键领域。一旦供应链断裂,尤其是芯片断供,将导致本土汽车产业等支柱产业停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因此,维护供应链稳定、保障产业正常运转成为欧盟的核心诉求。
对中国来说,安世半导体是重要的海外半导体桥头堡。其在半导体领域的技术积累、产能规模以及全球网络布局,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保住安世半导体,使其技术、产能和全球网络继续为中国所用,有助于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欧盟发言人奥洛夫·吉尔将此次和解评价为“维护供应链稳定的务实一步”,精准地概括了双方的本质诉求。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产业链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中欧双方都无法承受半导体产业彻底“脱钩”的代价。因此,在无法彻底“脱钩”的现实下,寻求可控的共存与合作成为双方的必然选择。
来 源 | 印科技*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侵权欢迎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2024中国大陆晶圆厂(Fab)汇总
2024全球半导体制造企业地图
2024最全的半导体全产业链图谱(完整版)
(来源:半导体地图的财富号 2025-11-04 12:17)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