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源药业Q3利润大超预期,新药管线全面开花
德源药业(920735)2025年三季报出炉,交出了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96亿元,同比增长21.9%;归母净利润达1.5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7.9%,扣非后净利增速更是达到42.3%。而单看第三季度,其归母净利润为0.61亿元,同比暴涨74.2%,扣非净利同比增幅高达77.5%,成为本轮财报季中少有的高增长、高质量兑现标的。
从收入端来看,核心产品复瑞彤和波开清持续放量,支撑了公司整体营收的稳健增长。目前公司拥有35个药品注册批件,覆盖糖尿病全靶点(除胰岛素外)及心血管多适应症,产品结构正逐步优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获批的甲巯咪唑片,作为国内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切入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领域TOP2品种,2024年全渠道销售额已达3.42亿元,未来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极。
盈利质量方面更显亮眼。Q3净利率提升6.6个百分点至22.5%,主要得益于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这并非研发停滞,而是去年同期存在重大合作项目里程碑付款形成的高基数所致。当前公司毛利率仍维持在84.6%的高位,显示出其仿制药选品策略的成功:聚焦竞争格局好、替代性弱的慢性病用药,构建了较强的定价能力和盈利能力。
创新转型步伐坚定,我看好它的“以仿养创”逻辑
说实话,这份财报最让我振奋的,并不只是短期利润的爆发,而是公司在推进创新药管线上的清晰节奏和务实布局。自2023年启动新药研发以来,德源药业并没有盲目追热点,而是围绕自身擅长的慢性代谢疾病领域,稳步推进多条技术路径。
比如,其三靶GLP-1多肽项目预计年内完成I期临床,2026年上半年进入II期,对标的是礼来替尔泊肽这类全球爆款——后者仅2025年前三季度就创下248亿美元销售额,验证了多靶点药物的巨大临床价值与市场潜力。同时,GLP-1口服小分子已确定PCC分子,即将与上海药物所签订合作,若能突破给药方式瓶颈,将极大提升患者依从性。
此外,公司在难治性高血压领域布局的醛固酮合酶抑制剂也已确定PCC分子,预计2026年提交IND;还有两款小核酸药物正在推进合作研发。这些进展表明,公司已从传统的仿制药企业,逐步转向“特色仿制+自主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
我认为,当前市场对德源药业的认知仍有滞后。尽管申万宏源已上调2025年盈利预测至2.15亿元,对应PE仅23倍,且新药关键节点陆续到来,具备较强催化潜力,但其股价此前并未充分反映这一转型趋势。如今Q3利润超预期,叠加研发节奏明朗,正是重新审视这家公司的好时机。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创新药研发本身存在不确定性,集采对现有品种的压力仍在,以及人才流失等潜在隐患。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以仿养创”的战略定力,德源药业有望成为中国慢性病领域差异化突围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