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季度,锂电材料行业交出了一份充满矛盾的成绩单。Wind数据显示,A股电池材料板块41家上市公司中,超八成实现单季度营业收入环比增长,但六成企业的单季度净利润环比下滑,显示全行业的盈利能力仍有待复苏。拆解产业链环节来看,正极材料厂商的业绩普遍继续承压,负极材料环节的盈利明显企稳。
与此同时,10月以来,电池级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强劲反弹,下游需求景气度亦表现不俗,市场资金纷纷博弈锂电“量价齐升”,部分上市公司的股价在短短两个月内翻倍。锂电材料产业是否就此拉开新周期?多家机构认为仍需密切追踪市场后续的排产与库存水位变化以确定周期拐点。
营收增长与盈利分化的电池材料三季报
2025年三季报显示,锂电材料行业整体营收规模保持增长,但盈利能力出现明显分化。统计范围内41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均值分别为19.78%、20.08%,去年同期这两项数据分别为-15.96%、-168.07%,凸显行业供给端收缩后,整体盈利压力改善的发展趋势。
从单季度表现看,第三季度营收环比增长成为普遍现象。在统计的41家企业中,有34家企业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实现环比增长,占比达83%。其中,五矿新能(43.72%)、科恒股份(54.21%)、万润新能(34.39%)环比增幅居前,反映三季度行业需求回暖及材料价格企稳反弹。
与营收普遍向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业盈利能力出现显著分化。统计企业中,有24家企业第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环比下滑,占比近六成。其中,容百科技(-155.35%)、五矿新能(-81.84%)、星源材质(-73.98%)等企业的净利润环比跌幅居前。仍有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万润新能、石大胜华、容百科技、德方纳米等企业的三季报显示净利润为负值,其中容百科技、德方纳米单季度亏损金额均超1亿元。
正极继续承压、负极企稳回暖
在整体盈利能力分化的背后,锂电产业链各环节的表现更受市场关注。正极材料环节中,前三季度国内三元正极前驱体出货同比微降,而磷酸铁锂受益储能需求的爆发,使得相关企业业绩表现明显回暖。
龙蟠科技、容百科技、德方纳米3家正极材料厂商仍处于净利润亏损阶段。其中,容百科技前三季度的营收同比下滑20.64%至89.85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2.04亿元,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系现有高镍材料处于升级换代的阶段,原材料相关的前驱体投入较大。
同样具备三元材料的当升科技,凭借磷酸铁锂业务产销两旺并实现盈利,并实现固态电池正极材料规模化。前三季度,当升科技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92%至7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3%至5.03亿元。
负极材料环节的整体业绩表现略超市场预期。杉杉股份、璞泰来、贝特瑞等龙头企业的业绩均呈现不俗回暖趋势。杉杉股份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2.84亿元,同比增长逾11倍,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7628.9万元,环比下滑53.33%。璞泰来在第三季度延续业绩增长趋势,第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达6.44亿元,同比环比分别为增长69.3%、13.54%。璞泰来在机构调研中表示,前三季度负极材料出货量超10万吨,同时公司通过产品创新和降本增效,实现经营情况逐步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处细分行业呈现不同景气度时,锂电材料商的资本运作呈现也明显分化。
10月31日,正极材料龙头企业中伟股份披露,公司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大摩、华泰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中伟股份的主营业务是锂电池用镍系和钴系正极活性材料与前驱体,公司是特斯拉与宁德时代的供应商,正极材料前驱体全球市占率超30%,海外客户收入占比近25%。2025年前三季度中伟股份实现营收332.97亿元,同比增长10.39%,归母净利润11.12亿元,同比减少约16%。
中伟股份此次赴港上市,旨在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国际布局。招股文件显示,中伟股份的募集资金将用于海外产能建设与技术研发,以应对全球电动化趋势。中伟股份在2025年半年报中提到,正在构建从资源端到回收端的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产业生态体系,产品研发聚焦镍系、钴系、磷系和钠系四大方向。
与此同时,盛新锂能却在筹划H股上市一年多后,宣布终止赴港上市,同时公司发布了定增预案,拟向深圳盛屯集团有限公司、中创新航、华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发行价格为17.06元/股,募集规模不超过32亿元,本次募资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前三季度盛新锂能仍未摆脱业绩下滑的困境,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1.53%至30.9亿元,归母净利润续亏7.52亿元。
市场博弈行业周期拐点
尽管行业面临盈利压力,但资本市场对锂电材料板块仍保持较高热情,尤其下半年以来涨幅显著。电池材料板块(统计范围内40家企业)2025年初至最新收盘日的区间涨跌幅平均值为66.95%,7月1日至最新收盘日区间的涨跌幅平均值为55.92%。湖南裕能(134.08%)、天赐材料(120.03%)、尚太科技(103.86%)下半年涨幅超过100%,成为市场焦点。
尤其是近期,碳酸锂期货与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的主要原材料)价格飙升。其中,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已经突破11万元/吨,8月六氟磷酸锂价格还不足5万元/吨,两个月价格翻倍有余;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10月初约7.3万元/吨涨至约8.36万元/吨的区间。
随着产品价格强劲反弹,相关锂电材料厂商的股价一路飙升。9月以来,天际股份累计涨超180%,多氟多涨逾110%,天赐材料的涨幅超过85%。锂矿双龙头天齐锂业、赣锋锂业9月以来分别涨21%、73%。股价与基本面的背离,反映了资本市场对锂电材料行业周期见底回升的预期。
锂电产业阶段性的需求增长与供给收缩能否延续,是投资者普遍关注的焦点。中信建投电新团队首席朱玥认为,储能是非线性增长下弹性最大的环节,主要系行业当前处于供不应求和盈利底部,在招标景气上行的背景下,预计明年国内储能新增装机至300GWh,预计锂电池总需求有望超过2700GWh,同比增速超过30%,其中储能电池需求超过900GWh,锂电多个环节可能出现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