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账计提拖累Q3业绩,建邦科技短期承压
建邦科技(920242)近日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整体业绩低于市场预期。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86亿元,同比增长8.99%;归母净利润为0.72亿元,同比下降4.46%。单看第三季度,营收为2.11亿元,同比下滑7.10%,归母净利润仅0.2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7.86%。尽管环比仍保持一定增长,但同比降幅明显。
造成这一波动的核心原因在于信用减值损失激增。2025年Q3公司信用减值损失达1192.08万元,同比飙升582.17%。溯源发现,这主要源于其2024年第一大客户Cardone的母公司——FIRST BRANDS GROUP LLC于9月28日启动破产重组程序。虽然公司在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对相关应收账款进行了投保,赔付比例高达90%,但由于理赔流程较长,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公司仍对全部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直接拖累当季利润表现。
海外布局稳步推进,泰国工厂成关键变量
尽管短期受制于客户风险事件,但公司的基本面韧性并未动摇。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是,即便在美国加征70%关税的背景下,建邦科技Q3毛利率仍提升至31.13%,环比上升1.04个百分点。这背后反映的是公司产品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关税完全由客户承担。原因有二:一是产品多为定制化后市场配件,替换成本高;二是终端售价与出厂价之间存在较大价差,客户转嫁意愿强。
更进一步,公司早已未雨绸缪,加速全球化产能布局.泰国工厂已于2025年7月正式投产,虽因良品率偏低和外籍员工培训尚未完成而暂未盈利,但手握充足订单。申万宏源预计,满产后该工厂每年可贡献约1亿元营收。更重要的是,二期项目已在规划中,有望在2027年初逐步放量。这意味着,未来两年公司将迎来明显的产能弹性释放期。
我看建邦科技:短期阵痛不改长期逻辑
说实话,看到Q3利润下滑近四成的数据时我也心头一紧,但细究下来,这次下跌更像是“被动计提”带来的账面冲击,而非经营恶化。90%的保险赔付已锁定,只是时间问题,这笔款项预计将在2026年到账,届时将显著改善现金流和利润表现。
我之所以依然看好这家公司,是因为它正在从一家汽车后市场零部件供应商,向平台型制造企业转型。合资开发光电混合产品、研发智能房车牵引机器人、拓展泳池设备与船艇配件等非车业务——这些动作都在拓宽它的成长边界。尤其是在当前新能源车维保体系尚不完善的背景下,传统燃油车后市场需求依然稳固,而公司凭借供应链优势持续横向复制能力,潜力不容小觑。
当然,风险也要正视:关税政策变动、海外扩产节奏、新能源替代速度都是不确定性来源。但从当前22倍(2025E)PE来看,估值已反映悲观预期,若2026年起泰国产能顺利爬坡,盈利有望迎来修复式增长。维持“买入”评级,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基于对这家公司抗压能力和战略前瞻性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