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邦科技Q3业绩爆雷?坏账计提拖累利润,但背后藏着更大的棋。
建邦科技(920242)最新发布的三季报让不少投资者心头一紧: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5.86亿元,同比增长8.99%,看似稳中有进;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4.46%至0.72亿元。真正引发关注的是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11亿元,同比下降7.10%;归母净利润仅0.23亿元,同比暴跌37.86%。市场普遍认为这一数据低于预期。
问题出在哪儿?核心原因很明确:信用减值损失激增。财报显示,2025年Q3公司信用减值损失高达1192.08万元,同比暴涨582.17%。而这笔巨额计提的源头,是其2024年第一大客户Cardone的母公司——FIRST BRANDS GROUP LLC于9月28日启动破产重组程序。尽管建邦科技早已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为相关应收账款投保,赔付比例可达90%,但由于保险理赔流程较长,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公司对全部应收账款进行了全额计提。
换句话说,这次利润下滑更多是一次非经营性的财务处理,而非业务本身出了问题。这一点从毛利率上也能印证:Q3公司毛利率不降反升,达到31.13%,环比提升1.04个百分点。说明即便在美国70%高关税背景下,建邦的产品依然具备强溢价能力,关税完全由海外客户承担,自身盈利能力并未受损。
泰国工厂埋下长期伏笔
我特别关注的一个点是,公司在海外产能布局上的节奏。早在今年7月,建邦科技泰国工厂已正式投产,虽然目前因良品率和工人培训问题尚未盈利,但在手订单充足。申万宏源预计,满产后该工厂每年可贡献约1亿元营收。更关键的是,二期项目已在规划中,有望在2027年初逐步放量。
这说明什么?面对美国持续加码的贸易壁垒,建邦并没有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出海,把产能转移到东南亚。这种全球化思维,在当前环境下极具前瞻性。而保险赔款预计将在2026年到账,叠加泰国两期产能陆续释放,未来两年业绩修复路径清晰。
多元化战略打开想象空间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值得关注的方向:业务横向拓展。公司正与海邦光科合资布局光电混合产品,切入汽车电子领域;同时研发智能房车牵引机器人,探索非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还在向家庭庭院设备、船艇、ATV/UTV等非汽车零部件领域延伸。这些动作表明,建邦正在从一个汽车后市场零部件供应商,向平台型制造企业转型。
综合来看,这次Q3业绩承压更像是短期“阵痛”。我对建邦的看法没有改变:它是一家有供应链优势、有全球化视野、也有技术延展潜力的企业。短期波动带来的情绪错杀,或许正是理性投资者重新审视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