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智能化浪潮奔涌、信创战略深入推进的关键时点,中国工业科技领域迎来了一场颇具深远意义的战略整合。
11月1日,东土科技公告称,拟收购高威科100%股份。
这看似常规的资本运作,却以其独特的产业逻辑和战略视野,为上市公司产业整合带来新样本、新思路。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何志毅认为,这起交易不仅关乎两家企业的命运,更折射出中国工业技术自主化进程中的创新路径选择,预示着我国工业信创产业正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驱动”的全新阶段。
产业协同:构建信创落地的新引擎
此次并购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了“根技术”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耦合。东土科技埋头潜心研究20年,掌握了自主可控的工业网络和智能控制平台,是新型工业化的技术基石;而高威科作为自身工业自动化服务商,其覆盖新能源、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的渠道网络,则是技术落地的“高速公路”。
这种结合创造了独特的技术转化路径:
首先是市场牵引,东土科技的智能控制技术可通过高威科的行业经验快速适配数千家制造场景。
其次是数据反哺,通过本次并购,东土科技可获得数千家制造业客户的实时应用数据,这将成为技术迭代的“活水源头”,精准破解国产工业软件“不好用、不敢用”的痛点。
第三是闭环进化,最终形成“用市场育技术、以技术拓市场”的良性闭环。数据显示,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但高端市场仍被西门子、达索等国际巨头垄断。本次并购所探索的路径,正是要通过规模化应用突破这一困境,实现从“可用”到“好用”的跨越。
产业链安全:探索“以应用促创新”之路
今年以来,英伟达、OpenAI、英特尔等科技巨头的“合纵连横”发展趋势引人瞩目。
何志毅认为,中国科技巨头理应加深巨头间的深度合作。此前海光信息拟吸并中科曙光就是很好的试水。而本次东土科技的并购,也展现出类似深远意义。
高威科服务的多个行业均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能源汽车、光伏装备等领域对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要求极高。通过本次整合,东土科技可直接将自主可控技术导入这些关键领域,这不仅是商业考量,更是对国家产业链安全需求的积极响应。
从产业安全角度观察,这种整合模式具有重要示范效应。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但核心工业软件仍严重依赖进口。本次并购探索出了一条“以应用带动创新”的新路径:通过下游应用场景的规模化需求,拉动上游核心技术突破。这种模式若能在更多领域复制,将有效提升我国重点产业的自主可控水平。
从产业发展规律看,这种垂直整合代表了工业信创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驱动的重要转折。回顾我国信创产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的政策引导期,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动国产化替代;随后的技术突破期,重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现在正进入产业融合期,需要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东土科技与高威科的并购,正是这一新阶段的典型代表。
此次并购更是践行国家支持信创产业的具体行动——“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东土科技正在通过市场化并购加速国产智能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
何志毅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科技创新更多发生在跨学科、跨领域上,其发展规律需要更多协同,尤需在“策源创新”与“产业落地”两端下功夫,通过合作增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这种以产业整合促进技术自主的模式,不仅具有商业价值,更承载着保障国家产业安全的战略使命。
资本新逻辑:多维估值模型下的价值重估
本次交易为科技企业估值提供了新维度。它揭示了在信创时代,企业的价值评估框架需要超越传统的财务指标(PE/PB),纳入更丰富的战略要素:一是技术替代空间,在国产化率不足10%的广阔市场中的潜在份额。二是产业链整合能力,构建闭环生态的稀缺价值。三是国家安全价值,在国家战略中的卡位与贡献。
这种多维评估体系,将引导资本更多关注具备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和产业生态构建潜力的企业,促进形成更健康的创新生态,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
何志毅认为,东土科技与高威科的并购整合,若能成行,其深远意义远超交易本身。它标志着工业信创发展进入了“产业融合”的新阶段,探索出了一条以市场需求牵引技术创新、以产业整合促进自主可控的可行路径。
随着并购后续效应的释放,这一创新整合模式有望为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它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成长故事,更是一个产业新范式的开启,值得所有市场参与者深入观察和思考。未来,若能成功跨越整合挑战,并进一步开放合作,构建起更广泛的“信创生态联盟”,其带来的示范效应和产业价值将不可估量。
竞争是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但合作才是突破关键技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核心路径。
科创时代,资本赋能产业创新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