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融圈可真是“重磅炸弹”不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一连串出手,直接给五家全国性银行开出了超过2.15亿元的巨额罚单。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实打实的监管重拳,涉及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和浦发银行,违规事项涵盖贷款、票据、同业、代销等多个核心业务领域。更关键的是,这次不仅罚机构,还追责到人,多名高管被警告甚至罚款,看得出来,监管层这次是动真格了。
五大银行齐受罚,中行成“最大户”
这次处罚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国银行,被罚9790万元,几乎占了总罚款额的一半,成为本次处罚中的“最大户”。根据披露,中行的问题出在多个方面:公司治理、贷款、同业、票据、资产质量以及不良资产处置等业务管理均存在“不审慎”的问题。而农业银行也未能幸免,因产品销售不合规、服务收费混乱以及信贷资金流向监控不力,被罚2720万元。这两家国有大行同时被重罚,说明传统银行业务中的老毛病依然不容忽视。
股份制银行聚焦新兴业务风险
除了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也成为重点监管对象。民生银行因在贷款、票据、同业等传统业务上管理松懈,加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5865万元,数额仅次于中行。而平安银行和浦发银行则暴露出在互联网贷款和代销业务上的短板,两者均因“相关互联网贷款、代销等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金额分别为1880万元和1270万元。这说明,随着银行业务向线上化、数字化转型,新兴领域的合规风险正在上升,稍有不慎就可能踩雷。
“双罚制”落地,责任到人成常态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处罚不是只罚机构了事。监管部门严格落实“双罚制”,所有被罚银行的相关责任人员也都受到了警告或经济处罚。比如中国银行有5名责任人合计被罚30万元,民生银行更是有6人被问责,罚款合计36万元。这种“既打板子也点名字”的做法,明显是在传递一个信号:谁主管、谁负责,出了问题就得有人担责。正如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此前所言,要对影响金融稳定的“关键人”果断出手,真正做到“长牙带刺”。
说实话,看到这些罚单我心里还挺感慨的。一次开出超2亿元的罚单,足见监管决心之强、力度之大。从国有大行到股份制银行,从传统信贷到互联网金融,覆盖面广、查得深入,说明当前金融监管已进入常态化高压状态。银行不能再抱着“大而不倒”的侥幸心理,合规经营才是活下去的底线。这次的罚单不仅是对涉事银行的警示,更是给整个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业务可以创新,但风控不能松懈,否则代价只会越来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