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浩云科技(300448)公告拟共同出资3280万元设立子公司华云智慧能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聚焦“AI赋能灵活智能发电”业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能源领域数字化、智慧化解决方案。出资完成后,浩云科技与公司关联方合计持有华云智慧注册资本的51%。华中科技大学教师、武汉华中科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华智热工科技(佛山)有限公司则分别以发明专利和专有技术出资,利用华云智慧进行相关专利技术和业务资源的成果转化。
全流程闭环方案把握百亿市场需求
近年来,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和各级职能部门密集出台政策,推动现役煤电机组加快灵活性改造。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首次对煤电技术指标体系进行了完善,明确要求“改造和新建一批具有快速变负荷能力的煤电机组”。根据中电联发布的《煤电机组灵活性运行政策研究》,煤电灵活性改造单位千瓦调峰容量成本约以1000元/千瓦计,乐观情形下火电灵活性改造的市场空间为40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在“双碳”目标及火电灵活性大幅提升的重大需求驱动下,传统煤电行业亟需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降本增效与低碳转型。实际上,早在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与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便率先提出“灵活燃料”与“智能燃烧”的理念,形成从燃料入厂到烟气排放的全程数字化技术方案,并创造新一代煤电灵活性技术成套解决方案,打造成为全链技术的新标杆。此次参股的另一投资方—华智热工科技(佛山)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则在煤电灵活智能全生命周期工程技术方面有创新的技术积累,在无任何国际国内经验可参照的情况下,顺利完成350MW项目首台套小粉仓®增强灵活储供系统工程实施,实现了新一代煤电灵活性技术的首次落地。
基于华中科技大学、华智热工团队的研发成果,华云智慧构建物联网煤流煤质在线监测智能传感技术、基于AI+预测模型的智能控制技术和小粉仓®增强灵活储供的灵活执行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底座,率先提出新一代煤电灵活性全流程闭环方案,致力于实现机组灵活性与高效、清洁、安全性的协同,支持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大幅消纳新能源,助力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资料显示,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与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超)临界机组宽负荷快速灵活调峰关键技术”成功示范应用,项目突破燃煤机组2%/min的升降负荷速率上限,最高达3.5%/min,创造了全球燃煤机组升降负荷速率的新纪录。据悉,相关单项技术已在五大发电集团近20家电厂推广使用,整体技术在350MW燃煤机组完成工程示范,推动我国煤电灵活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产学研用”一体协同模式占据先机
此次多方共同出资设立的子公司华云智慧,是通过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商业模式,综合利用华中科技大学在学术和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地位、华智热工科技(佛山)有限公司的工程实施产业化能力,以及浩云科技自身在低代码智慧物联网技术二十多年的项目实施管理经验。有业内人士指出,相较于单一功能竞品,华云智慧的全流程闭环方案具备更强的协同效应与客户黏性,有望在火电灵活性改造市场中占据先发优势。
资料显示,华云智慧高度响应国家《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和《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等行业导向文件,其小粉仓灵活智能解决方案成为火力发电灵活性升级的主要技术流派,已入选行业技术推广目录,正积极申报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作为拥有资本市场十余年经验的上市公司—浩云科技,正结合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深度整合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集群与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打造覆盖能源全价值链的创新服务生态。作为能源行业中稀缺的全链路开发应用一体化平台,浩云科技联合华云智慧,拟通过“硬件-算法-系统”三位一体架构,形成覆盖“输配储给燃控”全场景的软硬件及数据价值链条,填补了传统煤电智能化中“主辅机协同智能”的空白。目前,浩云科技为某能源客户提供的物联网平台应用项目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