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要抢作曲人的饭碗了?”
“可一首能上架的AI生成音乐,至今还没出现。”
OpenAI重启AI音乐计划,联手茱莉亚学院攻坚乐谱标注
OpenAI正推进新一代AI音乐生成模型的研发,近期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合作开展乐谱数据标注工作,以提升模型对音乐结构的理解能力。据《科创板日报》10月25日报道,该模型拟支持通过文本描述或音频片段输入生成定制化音乐,目标应用于视频配乐、广告背景音、游戏原声等商业化场景。此前,OpenAI曾于2019年推出MuseNet、2020年发布Jukebox,两者虽具备基础旋律生成能力,但受限于音质、可控性及版权问题,未能整合进主流产品线。此次重启音乐项目,被视为其扩展AI生态边界的重要一步。
全球AI音乐竞争白热化,中美企业加速卡位
当前AI音乐赛道竞争日趋激烈。谷歌已推出Lyria模型,依托YouTube海量音频资源实现高保真音乐生成;初创公司Suno凭借V4版本实现风格多样、质量稳定的音乐输出,2024年收入达1.5亿美元,同比增长近4倍,成为商业化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中国科技企业亦积极布局,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均在内部测试相关模型。值得注意的是,昆仑万维推出的Mureka O1模型在多项基准测试中性能超越Suno V4,显示出本土企业在算法优化和本地化适配方面的进展,逐步填补国内高质量AI音乐工具的市场空白。
技术落地仍存瓶颈,商业化前景被高度期待
尽管AI音乐技术有望显著降低创作门槛,推动短视频、直播、影视等下游内容产业效率提升,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音质稳定性、风格一致性及版权归属不清等挑战。目前尚未有AI生成音乐在主流音乐平台以正式作品形式上架销售。若OpenAI能将其新模型与ChatGPT、Sora等现有产品协同集成,或将形成跨模态内容生成闭环,增强整体生态竞争力。参考Suno的营收表现,资本市场对AI音乐商业化潜力持乐观态度,相关概念股已出现明显上涨趋势,科技巨头对AI算力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也进一步带动产业链发展。不过,具体模型上线时间、功能细节及对股市的实际影响,仍有待官方进一步披露,技术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