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盘面有个信号值得玩味——$恒生科技ETF(SH513130)$盘中拉升近1%,在震荡市中显得格外扎眼。
这不止是短期资金博弈,背后还藏着“未来五年”规划落地前的预期发酵。闭门会议刚结束,公报里对科技创新的定调已经亮出底牌:“新质生产力”被提到核心位置,现代产业体系优先级跃居第一,这种排位变化堪比战略宣言。
与五年前“那波利好”相比,这次规划把产业升级的路径说得更透——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不再是口号,而是直接挂钩“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实体架构。数字中国的定位也从产业配套升级为创新引擎,意味着底层技术(比如AI、算力、工业软件)会享受更长期的利好红利。港股科技板块里,那些卡位高端制造、云计算、新能源技术的公司,本质上就是新质生产力的“资产映射”。
外资最近对港股的态度悄悄转变,也和规划方向暗合。公报里“制度型开放”的提法很关键,我们过去谈开放是降低关税、放宽准入,现在是要主动对接国际规则,甚至参与制定规则。这种开放层级的变化,可能会吸引更多长期资本重新定价中国资产。叠加降息周期渐近,科技股对流动性的敏感度一向最高,恒生科技板块的估值修复或许才刚揭幕。

另一个细节是“双向投资”被重点强调。过去外资本土化,未来中资出海——这两条线都会催生新机会。比如国内互联网巨头在东南亚的云业务布局,或是新能源产业链的全球并购,都可能成为“十五五”期间业绩的爆发点。今天资金敢在震荡市里拉升科技ETF,大概率是嗅到了基本面与利好面的共振。
不过要说风险,也得清醒。规划里特意点了“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意味着不会再搞一刀切的补贴大战,而是鼓励差异化竞争。那些只有概念、没有技术壁垒的公司,迟早会在分化中被淘汰。但反过来看,龙头企业的优势会更明显——毕竟“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的表述,本质上是对高质量供给的护航。
短期看,市场还在等规划建议稿的全文披露,但聪明资金已经提前卡位。今天这近1%的涨幅,像是预演。如果后续细则在基础研究、国产替代、数据要素等领域放出更多干货,港股的这轮科技重估,大概率会比想象中走得更远。#科技热点摊开业啦##沪指再创十年新高!接下来你会如何操作?##党的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