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公司由于实体清单限制,在人工智能训练算力资源上相对国内同行还有一定差距;”10月22日,在交出一份净利润大增的季度业绩后,科大讯飞在与投资者互动时表示,“公司目前处在核心技术产业化的关键阶段,公司盈利能力还有待提升。我们会继续脚踏实地推进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把握好人工智能产业爆发的关键机遇期。”
根据科大讯飞三季报,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78亿元,同比增长10.20%;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202.40%;扣非归母净利润2623.89万元,同比增长76.50%。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经营性现金流等各项核心经营指标均保持正向增长,且第三季度当季度净利润、现金流均实现转正。
得益于第三季度的增长,科大讯飞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9.89亿元,同比增长14.41%;归母净利润-6667.54万元,亏损同比收窄80.60%;扣非归母净利润-3.38亿元,同比收窄27.83%。

从2023年开始,科大讯飞All in AI,走的是国产算力、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国家队路线,公司在三季度报中引用“智能超参数”发布的《中国大模型中标项目监测与洞察报告》称,前三季度,科大讯飞大模型相关项目的中标数量和金额在行业中均排名第一,其中第三季度中标金额达5.45亿元,是第二名至第五名总和的1.88倍。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科大讯飞大模型相关项目的中标数量和金额在行业中均排名第一,但其盈利能力仍旧承受一定的压力。财报显示,科大讯飞第三季度净利润大增、前三季度亏损大幅收窄背后,其他收益较上年同期出现明显增长,主要来源于收到的政府补助增加。2025年第三季度,科大讯飞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81亿元,叠加前期补助,前三季度累计政府补助达2.68亿元。
现金流方面,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23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14.94%。其中第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8.95亿元,同比增长25.19%。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科大讯飞不缺钱,据公司9月29日发布的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布A股股票预案(修订稿),科大讯飞拟发行不超过1亿(含本数)A股股票,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定向募集不超过40亿元的资金。具体来看,本次40亿元募资中,8亿元投资于星火教育大模型及典型产品,同时在AI智慧课堂和AI学习机两个重要产品方向上实现深度落地;24亿元投资于算力平台,为讯飞星火大模型持续对标业界一流大模型提供算力保障;另外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以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提高抗风险能力。
在10月21日的业绩说明会上,科大讯飞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江涛表示,虽然公司经营情况在不断改善,但三季度整体的宏观经济形势并不乐观。为应对这种情况,公司进一步加强了“优选G端”的经营决策执行,在专项债、超长期国债等资金来源没有落地的地方,即使有需求,在项目协议签署上也极其谨慎,这也带来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等业务有所下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季度的销售收入增长速度,但教育、医疗及大模型等AI重点领域的业务发展都比较好,教育业务增长约30%、公司前三季度C端业务营收增长近40%,C端总收入占比也达到34%,整体业务结构更加健康。
近年来,科大讯飞在C端业务方面持续投入以补足短板,尤其是在AI学习机上,科大讯飞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今年以来在包括讯飞AI学习机在内的C端产品上继续增加投入,C端品牌渠道宣传投入增长了近100%,其中学习机的渠道和品牌投入占一半以上,品牌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品牌广告及效果广告。
AI学习机之外,科大讯飞也在发力其他C端消费电子产品。就在一周前,10月14日,科大讯飞发布了新一代AI翻译耳机,也是全球首款“骨导+气导”形态的开放式翻译耳机,率先搭载了最新的端到端语音同传技术,在线支持60种语言的互译。科大讯飞表示,公司将在讯飞智能办公本、翻译机、翻译耳机、录音笔等“AI+硬件”新品类的基础上,持续迭代更新产品,扩大应用场景和用户群体覆盖,丰富产品品类,进一步扩大公司面向C端消费领域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