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22日讯(记者卢阿峰)今日,海特生物(300683.SZ)同步披露两项关键动态:公司董事会已审议通过启动H股发行上市筹备工作,拟登陆香港联交所,同时发布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业绩承压。在行业赴港上市热潮下,海特生物此举或是在现有创新药研发投入高企、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为公司长远发展和全球化布局寻找新的“引水渠”。
根据公告,海特生物本次拟赴港上市,意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拓展,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并通过构建多元化资本运作平台增强境外融资能力,为公司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公司表示,管理层将与中介机构商讨具体推进方案,但仍需履行股东大会审议程序及获得监管批准,相关事项存在不确定性。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海特生物此举恰逢A股药企赴港上市的密集期,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9月以来已有至少9家A股药企宣布赴港IPO进展,包括长春高新、贝达药业等头部企业。港交所此前推出的快速审批通道及"科企专线"服务,将监管评估周期压缩至30个营业日,且为生物科技企业提供保密递表等专项支持,为海特生物等创新药企创造了有利窗口。
同日公布的三季报则显示公司短期经营面临挑战。2025年前三季度,海特生物实现营业收入4.22亿元,同比下降6.5%;归母净利润亏损1.58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额显著扩大,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亦达1.8亿元。单三季度营收1.47亿元同比下滑11.7%,归母净利润亏损1.19亿元。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资金压力有所显现。截至三季度末,期末货币资金较期初减少59.55%,公司解释主要因支付股权转让款及应付股利所致。经营现金流净额为-7604万元,同比大幅下降374.1%。
尽管短期业绩承压,海特生物的核心战略方向——创新药物的研发与生产,仍是公司最大的长期价值看点。公司核心产品注射用埃普奈明(商品名:沙艾特®)作为全球首款DR4/DR5激动剂,已于2023年获批上市并在2024年底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5年起正式落地执行。目前该产品正积极拓展新适应症,骨肉瘤与淋巴瘤的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已启动,胃癌适应症正在推进,同时还在探索与CAR-T疗法的联用方案。
在研管线方面,眼科领域的HT006.2.2滴眼液针对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凭借稳定性强、给药便捷的优势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有望填补市场空白。此外公司还通过参股中眸医疗切入遗传性眼病基因治疗领域,中眸医疗的核心管线ZM-02是一种光遗传基因疗法,为全球首款广谱视网膜色素变性(RP)基因治疗药,海特生物有望形成肿瘤与眼科双轮驱动的研发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海特生物近年来在产业链整合与研发协同方面亦有所动作,包括与多家科研机构及外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抗体药物和重组蛋白药物开发上尝试“开放式创新”模式,旨在提升研发效率并拓宽临床应用领域。
从行业环境看,海特生物的融资需求与创新药研发特性高度匹配。创新药研发平均需投入10亿美元以上,周期长达10-15年,而2025年港股生物科技板块表现强劲,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年初至今涨幅接近一倍,恒瑞医药等企业港股上市后涨幅显著,为融资提供了良好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