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2 01:01:23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天津
转发
发表于 2025-10-21 19:12:10 发布于 广东

近期,国际黄金和铜价接连创下历史新高,也点燃了整个有色金属板块的热情。A股市场中,不但是金、铜,从铝到锂到稀土,各类有色股快速翻倍,有色ETF也成为当下资金涌入最多的方向。

 

金铜固然已经到了历史高位附近,但更多的有色金属还在周期底部,降息即将到来,且全球局势动荡,资源的战略重要性越发凸显。这时,更多有色股加入金铜牛市,紧随其后,似乎也成了一个预期中的命题。

 

一、看需求更看供给


大家都是有色金属,但有色金属这个大家庭,还是有不同的赛道。从历史上看,有色金属的周期不具有一致性,共振性。大致上,子类别之内会有共振性。


 

本轮股价上涨,是全部都在涨,然而驱动逻辑却各不相同。“一起景气”是表象,刚好这个月开始一起涨罢了。

 

金和锂,是最为明显的对比。金不是消耗品,而是收藏品,工业上,没有稳定的需求,其功能是充当货币,只有在涨的时候,大家才会想起来黄金保值。但如果金价不涨很长一段时间,保值性也开始逐渐会被遗忘。

 

而锂,是近年来需求最好的工业金属,正在进入铜铝铁的基本金属之列,成为人类社会运行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

 

然而黄金业利润新高了,而锂行业利润新低,亏损累累,这是2024年的真实写照。而当下,紫金矿业还是赣锋锂业,都是暴涨走势,但是看到它们的标的物:黄金和锂,一个天天新高,另一个却是在最低位反复震荡。一个景气顶峰,一个底部,能一样吗?

 

周期背后,需求催化早已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供给约束才是第一要素。如果全球金矿股动不动就能搬出30%的新增产能,也不至于把金价推到这个地步。黄金及比特币,行情相似,其本质都是越挖越少,最后都是交易存量。

 

而且有意思的是,两者不具备产业价格敏感性,没有什么工业需求,进而涨价也不会损害某个产业的成本,然后下游需求负反馈,让需求量下降,所以价格上涨幅度可以如此大。

 

需求预期一直不佳的煤炭石油,能在这轮大周期行情中鹤立鸡群,也是因为其供给约束力。

 

目前看到,不同的有色金属处于不同的阶段。逻辑不尽相同。

 

黄金和比特币一样,在美元的信任危机下,因为其货币属性,越涨,大家越形成保值共识,进一步演变为增值共识,所以越涨越想买入持有,推高价格。其上涨始于2024年7月,景气已经确认很长的时间。


 

从绝对涨幅来看,黄金2000到4000,是一倍,幅度可能不算很高,但关键的是当前价格相比上轮周期顶部的价格涨幅,是突破了高点的一倍,这决定了行业的利润暴增,由此看,黄金是当前的最强有色金属。而白银跟黄金大致保持一定的价格比关系,也跟随黄金同涨,只是从规模看,银小于金,因此在股票上没有什么大容量的选择。

 

铜在2021年放水周期后,一直维持高位,作为传统的金属之一,铜既有贵金属属性,又是工业金属,使用范围较广,当前的Ai和新能源发展需要大量铜,而供给端增幅不大。目前,全球主要铜矿品位下降、新增项目投入不足。上半年全球铜产量仅增加2%。

 

从价格上看,铜价相比21年涨幅不算大,甚至比煤炭石油都逊色,于是大部分的铜股业绩还不算特别好。只是铜业股大部分有炼金副业,蹭到了部分黄金景气,导致大部分铜股也算强势。

 

但从走势可以观察到,铜价处于历史高位附近,其形态跟金的几年盘整走势类似,所以被寄予厚望,有机会突破新高,但目前的问题仍然是,短期涨幅不够,还是没能一下子突破新高。



 

铝跟铜一样都是工业大量使用的有色金属,相比铜,缺乏AI和新能源这些新兴产业叙事,倒是房地产行业关系密切,这也压制需求。

 

但跟煤炭石油类似,中国持续限制这些高能耗行业供给。21年以来行业的利润情况就一直不错,因此,就算价格涨得不多,铝业公司仍然处于比较好的利润水平,跟铜类似。且铝的每年新增产能资本开支占现有产能比要优于铜,供给端更好。

 

 

所以铜跟铝的状态有相似性,价格如果突破,业绩弹性可观,且现在就有较强的稳定价格业绩打底,一个需求强,一个供给强。


再看到锂钴镍等能源金属。

 

能源金属今年都贡献了不少牛股。但实际上,锂钴镍都没反转,钴靠刚果的意外涨了一点,但距离高位还很远,锂则是只有高位的10%,甚至连行业盈亏线都没修复。


 

华友钴业看似是钴驱动业绩,但实际上业绩增长是靠镍,并且是镍的产能投产来实现业绩成长。

 


 

能源金属的好处是长期需求增长确定,而需求增长就会大大提升未来有可能存在的供需错位现象的发生。

 

但事实也已经说明,需求成长确定,那大家都不会保守,都不愿意主动控制产能,反而偷偷埋伏,期待逆周期扩张。目前看来,全球锂的产能扩张,未来还有20%的持续两年增速预期,而目前需求增速也是20%左右。因此,今年的锂仍然供过于求,库存高压。

 

新能源车的全球化、储能大发展、固态电池等等,似乎会让锂的需求会在未来某个节点超过20%的年化预测,比如回到30%,这是最可能导致供需失衡的地方。

 

但行业的产能建设周期很快,且产能没有硬约束。20%的供给增加背后,有可能是新建了50%,却只启用了里面的20%,好处是,明年的供给扩张,不需要太大的开支投入,但不好的是,行业的供给弹性很高。

 

大家都能看到固态、储能、海外新能源的发展,锂矿企业也会,今年的牛市,甚至还会加强它们信心。

 

至于钴和镍,其需求没有锂确定,因为其绑定的是三元锂路线,今年来三元锂增长停滞,所以需求不确定,但好处是,因此,产能扩张动力不足,反倒比锂供需改善更快。

 

最后是稀土,稀土分类很多,用量不大,对很多行业是必不可少的,且冶炼基本在中国,产能控制得很好。最近,由于中美摩擦,稀土成为了重要的棋子,禁止出口,将对海外的众多工业产生深重影响。

 

对此,管制让稀土的价格不再是供求决定,而是要看国际形势,甚至形成内外盘双轨价格。这种情况也可以视为供应链干扰供需,跟疫情间的海运类似。

 

全球的总供求是稳定的,但出口限制,必定短期让国内稀土供过于求,而海外供不应求。因此,海内外的稀土资源股票都会因此重定价,哪怕业绩下滑也会提估值。而壁垒如果在一定时间后消失,内外盘差瞬间填平,国内稀土也能在那个时间窗口一下赚回失去的暴利。所以稀土的行情比较扑朔迷离。

 

总体而言,目前这一个月以来的有色牛市,只有贵金属在涨,其余金属波动不大,更像是牛市蔓延导致的估值提升,有些看起来需求很强,蓄势待发,但这个蓄势待发的故事,其实放到什么时候都成立,需求早已不是商品价格波动的首要动力,是供给约束。

 

所以这一段时间以来,唯一能理解估值变化的只有稀土,因为出口限制,其供需逻辑一下子发生了异变。


二、 阶段行情

 

尽管,当前不少有色金属股上涨难以理解,但从股价博弈的角度看,也是有规律的。

 

一般来说,资源周期股,会有三段升势。

 

第一段是在商品价格上涨前的股价预判式上涨,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股价领先期货价。但有时也会预判失败,比如房地产,永远预判,永远不对。

 

第二段是商品价格和股价一同上涨,其买入的逻辑都是基于涨价后驱动业绩增加。是典型的计算机行情,也往往发生在周期最景气的时期。

 

第三段是商品价格止涨或者调整,股价继续上涨,其逻辑是此前赚到的周期利润形成高分红垫推高股价,这需要,商品价格较难跌回原点,或者高位盘整,产生弱周期化,利润稳定假象,随后推高估值。

 

顺序是一二三,但未必每个周期都有一二三,比如有些周期根本没反转,却提前预判涨了,那自然只有一,如果有些周期股利润释放了,派息一毛不拔,那也不要指望有三。

 

目前看来,贵金属在第二阶段,其价格新高,公司利润新高,特征就是期货涨势不断,股价就不会差。有观点认为黄金股目前都很贵了,是泡沫,但距离黄金股的牛市终结,还有一定时间,二阶段没走完,那就说明第三阶段还没开启。

 

不确定的是,黄金既然逻辑和比特币类似,波动性也可以类似,如果黄金不能高位停留太久,或者后续回撤的幅度大的话,那么就很难有第三阶段。但同样地,高波动性,4000继续往上也是没有天花板的,所以黄金股的逻辑更多在于第二阶段的新高度。

 

所以这类情形,需要放大beta,赌高度,比如小仓位赌高成本的小金矿盈亏转换高爆发机会,但也要做好高回报高风险的准备。

 

能源金属则大多处于第一阶段,即上涨预判,比如锂矿股,按照目前的股价涨幅,锂价涨一倍回到15万才能解释得通估值,但如果锂价真大涨,第二阶段预期成型,真正的大涨还在后头,能源金属吸引的地方在于,其后续空间可能是最大的。

 

只是现在股价暴动,锂价没有什么波动,第二阶段仍未成立,高位介入,那就是第一阶段涨完才来接盘。

 

所以能源金属只能等商品价格异动跳涨再加入。

 

其他的金属,处于一个模糊的阶段,包括铜铝,一部分观点认为是从21年以来,业绩涨一轮了,是高位盘整的第三阶段。又有人认为,看它们的走势,有机会跟随黄金,突破横盘,现在也只是是第二阶段。

 

这个谁也说不清,但可以确定的是,铜股或者铝股,普遍PE适中,股息率不高不低,市值再往上,业绩也不够看。风险不大,收益也不大,类似于此前在金价2000徘徊的黄金股。排除有色的buff,它们还是得跟煤炭石油比股息,继续涨,逻辑不强。

 

唯一支撑上涨的,就只能是商品价格的突破了,铜突破新高,铝回到新高附近,当前的业绩继续质变,从而像紫金矿业一样大象起舞。

 

稀土最近很火热,管制没取消,国内稀土价格甚至可能是跌的,商品价格一直跌,这种周期怎么投?短期内的估值提升很快就会崩,但如果稀土管制在短期结束,上面说的瞬时暴利出现,并且也会驱动稀土囤积行为,这个时候,当下的暴涨提升就解释通了。

 

所以,无论是哪种情况,稀土股的上涨,其催化剂必然是是管制消失。

 

结语

 

对于有色股来说,本质还是周期股,周期股并不友好,分析供求准确预测价格,是大部分投资者永远做不到的,如果以需求为买入逻辑,那么周期股也不会套人那么多了。大家都看好的需求,矿业扩产部门不也能看到吗?

 

当下能赚多少,价格多少,是投资者唯一可以计算的,其布局的时点永远是股价没反应现实,而不是股价过度反应现实。

 

过去几年是周期牛市,走出来的所有10倍以上的周期股,无一没有坚实的利润做后盾。当前的有色股行情,也不能脱离定律。

 

有色股的共振,当前应该是有市场资金蔓延行为,好比拉升科创板指数,不小心把很多没逻辑的科技股拉了起来。但商品价格不止,有色股的牛市也没开始,或者说,一部分有色股真正的牛市还在后头。现在要做的,就是理解对不同有色的判断方法,并耐心等待机会。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