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数据中心行业开启“减持模式”。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16日,全市场中证全指三级行业指数20只数据中心成份股中,有11家公司的股东进行了减持。
身处热门赛道,数据中心行业上市公司股份为何被股东频频减持?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IDC行业减持集中,本质是行业周期与资本逻辑的共振。行业层面,智算中心利用率仅32%,传统IDC价格战加剧,企业盈利承压;资本层面,前期算力概念推升估值,股东存在落袋为安的动力,且早期创投股东股份密集解禁,自然形成减持潮,与短期股价涨跌关联度较低。
股东决策转变
以近期遭遇股东减持的网宿科技(300017.SZ)为例。近日,网宿科技收到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刘成彦发来的《关于股份减持计划提前终止暨实施情况的告知函》,2025年8月18日至26日期间,刘成彦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2443.8万股(占公司现有总股本的0.9936%)。
公告称,本次减持后,刘成彦决定提前终止其于2025年7月10日公告的减持计划,剩余未减持股份2481.3757万股在本次减持计划期间内不再减持。
此前,公司于2025年7月10日披露了《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减持股份的预披露公告》,刘成彦原计划在2025年8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4925.1757万股(以下简称“减持计划”)。也就是说,刘成彦在减持计划进行到大约一半的时候,终止了减持计划。
对于刘成彦减持网宿科技股份的原因以及终止原因,记者致电网宿科技方面,对方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股东只会告诉公司减持与否以及减持数量,但不会告诉公司减持原因,一般而言,股东减持是基于股东自身的资金需求,终止减持是自身计划变化的结果。
田利辉向记者分析,刘成彦减持初衷应是个人资金需求,这在资本市场上屡见不鲜。但其提前终止减持计划,折射出当前市场环境下大股东决策的理性化转变。在股价处于合理区间时,他选择及时止步,既避免了市场过度反应,也彰显了与公司长期利益的深度绑定。这标志着大股东减持从“唯股价论”向“价值协同”的升级。
“结合市场环境,刘成彦减持期间公司股价基本稳定在12元/股以上,价格处于合理区间,因此决定提前终止剩余2481.38万股的减持计划。”张思远向记者表示。
减持因素较多
今年年初以来,从数据中心企业股东减持情况来看,股东减持最多的公司是网宿科技,今年以来已经减持3662.77万股,其次是数据港,今年以来股东合计减持1434.72万股。此外,在今年有股东减持的数据中心上市公司还有首都在线(300846.SZ)、易华录(300212.SZ)以及国网信通(600131.SZ)等。
从减持股份的数据中心上市公司股价表现看,有的在今年积累了较高涨幅,也有的下跌明显,20家数据中心上市公司年内股价平均涨幅14.24%。其中数据港(603881.SH)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77.18%,首都在线(300846.SZ)上涨68.37%,而亚康股份(301085.SZ)今年以来股价下跌22.9%。
为何今年以来数据中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案例较多?张思远向记者表示,今年数据中心行业减持案例增多,主要受行业竞争加剧、部分公司业绩承压及早期投资者退出需求驱动。
第一是业绩分化加剧,盈利能力较弱的公司股东更倾向减持套现。
第二是政策与竞争风险,数据中心能耗监管趋严推高运营成本,同时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战,部分公司毛利率承压。
第三是早期投资者存在退出需求。行业早期融资的机构股东在项目成熟或解禁后选择退出,如光环新网股东舟山百汇达创业投资拟减持3%股份,属于典型的财务投资退出。
张思远向记者指出,股东在减持公司股份时,通常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股价与业绩是减持时机选择的主要考量因素。股东通常会选择股价处于相对高位时实施减持,以最大化套现收益。同时,公司业绩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市场对股价的预期,业绩稳健增长的公司,股东减持时对股价的冲击相对较小,市场接受度更高,这也是股东在减持前会重点评估的基本面因素。
第二,个人资金需求也是减持行为的重要考量因素。除了市场和公司层面因素,股东的个人资金需求是驱动减持的最直接、最常见动机。部分股东可能因个人资产配置调整,需要将股权资产转化为现金;或因参与其他项目投资,需通过减持套现以满足资金需求。
第三,市场环境与监管合规同样会影响减持计划。从市场环境看,宏观经济周期、行业发展趋势、市场流动性等因素会影响减持时机的选择。在市场情绪低迷、流动性紧张时,大规模减持可能加剧股价波动,股东可能选择分阶段减持或暂缓,以维护市场稳定。
“减持决策不一定是简单的‘看多’或‘看空’。”田利辉向记者表示,股价与业绩固然是核心,但更关键的是多重因素的动态平衡:包括资金需求的紧迫性、资产配置的优化空间、合规要求的刚性约束、市场环境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对公司治理的长远考量。真正成熟的股东,会将减持视为价值管理的工具而非简单套现,既关注短期收益,更重视长期价值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