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5 10:29:18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山西
加油
发表于 2025-10-15 10:26:4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K图 02575_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韩利明

  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热潮持续涌动。据港交所官网信息显示,自9月15日至今近一个月时间内,已有安徽华恒生物、贝达药业、长春高新、诚益生物、滨会生物、先为达生物、麦科奥特医药等超12家药企递交IPO申请,业务范围涵盖创新药物研发、疫苗等多个领域。

  在赴港上市队伍中,今年6月已完成递表的轩竹生物率先迎来新进展。10月15日,该公司以29.46港元/股开盘,较11.6港元/股的发行价上涨153.97%,总市值超150亿港元。而在前一日的港股暗盘交易中,轩竹生物一度涨超172%至31.6港元。

  根据招股书,按此次发售价格计算,轩竹生物将获得募资净额7.01亿港元,其中45%将用于核心产品(KBP-3571、XZP-3287及XZP-3621)的研究及开发;14%用于关键产品(KM602、KM501、 XZP-7797及XZP-6924)的研发;11%将用于为其他候选药物的研发拨资;20%用于增强商业化及市场营销能力。剩余10%将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对于当前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热潮,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数码总监及内地业务首席执行官黎少斌在接受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地药企进入香港市场的过程中,两地有望在产品研发、市场战略、资金运作等领域深化合作。除融资优势外,香港在生命健康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科研基础设施与成熟监管环境,将为内地企业布局国际市场提供重要支撑。”

  另有一级市场投资人向记者指出,当前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资产的认知正回归价值本质,具备创新能力的药企持续获得关注,行业技术创新将不断深化。对初创药企而言,需重点平衡现金流与研发管线布局,上市也并非最终目标,BD(商务拓展)亦是当前生物医药企业实现快速变现的重要路径。

  核心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轩竹生物成立于2002年,2012年四环全资收购100%股权后,轩竹成为国内大型医药集团四环医药的创新药研究院。2018年,轩竹生物开始独立运营,并在2020年获国投招商等资金A轮9.63亿元战略投资。2021年初,并购整合大分子生物药公司北京康明百奥。同年末完成B轮超6亿元融资。

  研发管线布局上,轩竹生物已有三款核心产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新药上市申请(NDA)批准,包括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创新质子泵抑制剂(PPI)KBP-3571、靶向乳腺癌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XZP-3287、靶向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XZP-3621。

  其中,KBP-3571作为轩竹生物首款获批上市的产品,已成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该产品于2023年6月获批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正式商业化,在2023年、2024年及2025 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收2.9万元、3010万元及1790万元。但营收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极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智研咨询显示,PPI又称胃氢-钾泵(氢-钾腺苷三磷酸酶)抑制剂,是目前抑酸作用最强的药物之一,被广泛用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上消化道出血和卓-艾综合征(又称“胃泌素瘤”)等酸相关性疾病及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治疗和预防。

  2018年-2024年期间,中国口服PPI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在100亿元以上,市场需求强劲,但如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多款常用口服PPI于2021年被纳入带量采购计划,雷贝拉唑于2023年进入集采范围,2022年与2024年中国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市场规模有所下滑。

  仅从2024年产品市占率来看,雷贝拉唑(卫材)、艾普拉唑(丽珠医药)、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奥美拉唑(阿斯利康)为市场主流产品,市场占比超87%。其中雷贝拉唑占比27.6%,艾普拉唑占比23.7%。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紧跟其后,占比均超15%。兰索拉唑(武田制药)、泮托拉唑(武田制药)、安奈拉唑(轩竹生物)市场占比相对较小。

  智研咨询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7月末,境内生产的兰索拉唑类药品共有134款,包括陕西汉江药业、常州四药制药、山东裕欣药业等104家企业。泮托拉唑类药物106款,生产企业超百家。奥美拉唑类药物440款,生产企业超180家。雷贝拉唑类药物39款,生产企业超20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轩竹生物正推动KBP-3571的适应症拓展,将其覆盖范围扩大至反流性食管炎,该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已进入III期阶段,若顺利获批,将进一步扩大产品适用人群,提升市场竞争力。

  不过,轩竹生物也在招股书中直言,公司面临着专利到期后的仿制药竞争风险。据披露,待KBP-3571等已获专利保护的药物知识产权保护期届满后,竞争对手可能会开发并推出相应仿制药;由于仿制药通常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一旦进入市场,将加剧市场价格竞争,可能导致公司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被蚕食。

  研发投入高企

  从财务表现来看,轩竹生物正处于“营收增长但亏损持续扩大”的发展阶段。2023年至2024年间,分别实现收入2.9万元、3009.4万元;同期亏损总额3亿元、5.56亿元。2025年上半年,轩竹生物收入1789.3万元,亏损总额1.11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5年上半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余855.8万元。

  针对当前的财务状况,轩竹生物方面表示,综合考量公司可获取的财务资源(包括现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商业化产品销售产生的持续收入、全球发售预计所得款项净额,以及公司当前的现金消耗率),公司拥有足够的营运资金,能够覆盖自招股章程日期起计未来至少12个月内、不低于125%的各类成本支出,其中涵盖研发成本、业务开发与市场营销开支,以及行政与经营成本,短期内资金链安全可得到保障。

  不过,创新药物研发“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行业属性,决定了轩竹生物对资金的长期需求仍将持续处于高位。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产生的研发支出分别为3.84亿元、2.85亿元、1.06亿元。持续的高研发投入是公司维持管线竞争力的核心支撑,但也对其长期融资能力提出考验。

  招股书显示,轩竹生物有超过十种药物资产在开发中,涵盖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包括三项NDA批准资产,一个药物项目处于NDA注册阶段,一个药物项目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四个药物项目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五个已获IND批准。

  丰富的管线布局背后,轩竹生物仍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轩竹生物另一款核心产品XZP-3287(CDK4/6抑制剂)为例,该产品在今年5月获得作为单药治疗及与氟维司群联合用于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的NDA批准。

  乳腺癌是全球患病率第二高的癌症,2024年约有240万新病例,其中HR+/HER2-患者约占75%。辉瑞旗下哌柏西利作为全球首个上市的CDK4/6抑制剂,占据了大部分CDK4/6抑制剂市场。

  据中康开思系统显示,2023年哌柏西利胶囊在全国等级医院销售总额约2.06亿元,同比增长534.3%。也是在同年1月,哌柏西利的化合物专利到期,其也迎来了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在布局哌柏西利仿制药,包括豪森药业、齐鲁制药、山香药业、正大天晴、科伦药业、先声药业、吉林敖东洮南药业等,给轩竹生物XZP-3287的商业化推广带来挑战。

  对于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与后续发展,上述投资人也强调,“在全球医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药企选择通过港股上市,一方面能够为国际投资者开辟投资渠道,吸引全球资本关注;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可借助上市融资获得充足资金,加快新药研发进程与市场推广步伐。”

  “但需要注意的是,资本市场以盈利和业绩为核心导向,无论是商务拓展(BD)交易还是产品销售,都要求药企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要么是具有临床价值的研发管线进展,要么是持续增长的商业化收入。唯有凭借实际成果证明自身竞争力,药企才能持续吸引资本、人才等资源注入,在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该投资人补充。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