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智联(已被中信科集团快速改名换姓为中信科智联)作为*ST高鸿在车联网领域的核心盈利企业,其研发成果和商业转化方面呈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与市场落地能力:

一、核心研发成果与技术突破
1. C-V2X车联网全栈技术布局
高鸿智联在C-V2X(蜂窝车联网)领域形成了从芯片、设备到系统平台的完整技术链条:
- 芯片与模组:自主研发的DSRC芯片通过国际认证,支持LTE-V2X/5G-V2X通信协议,与华为在标准制定中深度合作,形成“芯片-模组-终端”一体化解决方案 。
- 路侧设备与软件:
- C-V2X路测软件VDT:支持实时采集和解析MAP、SPAT等五大类车联网消息,可实现网络覆盖分析、故障诊断及一键生成测试报告,显著降低外场测试成本,目前处于市场推广阶段 。
- 隧道内RSU设备:针对无GNSS环境(如隧道、地下停车场),通过1588 V2协议及时钟同步技术,实现RSU与OBU间的高精度通信(定时误差±0.49μs以内),防护等级达IP67,已实现规模销售 。
- 车路云协同平台:集成断点惯性补偿、目标轨迹模糊匹配算法,构建全域高精度轨迹跟踪体系,在见度环境下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提升道路感知能力,减少封路损失。
2. 专利与标准贡献
截至2025年,公司累计获得专利456项,涵盖通信协议、同步技术、安全认证等关键领域。例如,2025年新增的“中继通信调度方法”和“消息传输方法”专利,进一步优化了多设备协同通信效率 。作为C-V2X标准核心制定者,高鸿智联参与了国内“三跨”“四跨”等国家级车联网测试项目,并推动相关技术纳入行业标准。
3. 跨领域技术融合
- AIGC与知识图谱:将生成式AI技术应用于智能问答和产品知识图谱构建,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和数据管理能力 。
- 可信计算与安全:与华为鲲鹏完成可信计算产品双认证,推出软硬协同的安全计算平台,支持金融、电力等高安全场景。
二、商业转化与市场落地
1. 规模化项目部署
高鸿智联的解决方案已在全国40余个项目中落地,覆盖智慧高速、城市道路、园区等场景:
- 智慧高速标杆项目:
- 重庆石渝高速:完成双向128公里道路智能化改造,实现C-V2X通信全覆盖、定位全覆盖(含隧道),隧道内事故率显著下降,成为全国最长的车路协同智慧高速商业样板工程。
- 江苏五峰山高速:部署路侧融合感知系统,支持道路状态预警、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场景,助力其成为江苏省首条“未来智慧高速公路”。
- 城市与园区应用:参与北京、上海、福州等地的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提供路侧设备、边缘计算节点及交通管控平台,推动信号灯优化、盲区预警等功能商业化 。
2. 生态合作与战略布局
- 产业链协同:与百度、华为、台积电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例如为百度提供定制化C-V2X模组,与华为联合推动5G-V2X技术落地,与台积电合作代工车联网芯片 。
- 区域化拓展:在重庆设立全国总部,布局研发与生产基地;依托贵州贵安新区“东数西算”工程,承接算力中心通信网络建设,订单金额预计达5-8亿元 。
3. 政策与资本支持
- 2024年工信部《车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支持C-V2X规模商用,高鸿智联作为核心参与者直接受益 。
- 2024年完成Pre-A轮融资,注册资本增至11.69亿元,资金将用于车规级模组和车载终端量产 。
三、母公司财务风险传导
高鸿智联的原母公司*ST高鸿(000851)因2015-2023年累计虚增营收198.76亿元、欺诈发行等问题,导致股价暴跌、债务违约,其持有的高鸿智联股权被中信科集团低价剥离(2022年以6.09亿元出售,评估值16.45亿元),引发市场对资产转移的广泛强烈质疑 。
四、高鸿智联在车联网技术研发和场景落地方面已建立先发优势,尤其在智慧高速领域形成标杆效应。随着2025年C-V2X规模商用政策的推进,其路侧设备、车载终端及平台服务的市场需求有望快速增长。
然而,如何摆脱母公司历史问题的影响、优化盈利模式并应对华为等巨头的竞争,将成为其持续发展的关键。若能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如华为、奕斯伟)强化技术协同,并在自动驾驶数据服务等新兴领域拓展增值业务,高鸿智联有望在车路云一体化赛道中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