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至今,玉米主连价格涨跌规律大致如下:
2004 - 2007年:整体上涨
全球经济增长带动玉米需求上升,同时能源价格上涨推动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大幅增加了对玉米的需求。2004年11月玉米价格为每吨93.75美元 ,到2007年2月涨到每吨177.35美元,涨幅达89.2% ,2007年10月价格为每吨164.07美元,比2004年11月价格高出75%。
2008 - 2013年:受金融危机及政策影响,波动且整体相对稳定
-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玉米价格出现大幅波动与下跌。
- 2009 - 2011年:国内玉米价格大致在1800元/吨 - 2200元/吨之间波动,虽有因气候等因素导致的短期价格上涨,但在政策调控及市场调节下,未出现持续大幅上涨或下跌情况。
2014年:先涨后跌再回升
年初受市场供应偏紧预期等因素影响价格上涨,年中由于临储玉米拍卖等政策因素影响价格下跌,后期又因市场需求等因素有所回升。据生意社监测,2014年1月1日国内3等黄玉米均价为2251.88元/吨,12月30日均价为2263.33元/吨,小幅上涨0.51%。
2015 - 2016年:价格受政策影响明显
- 2015年:国内玉米价格整体仍呈现季节性、政策性涨跌,受供需环境宽松影响,平均价格高于2014年,但涨幅难以超越2014年最高值。
- 2016年:玉米临储政策改革,取消临储收购,玉米价格快速下跌,价格在一定区间内波动,且随着去库存政策的推进,玉米价格逐渐回归市场调节主导。
2017 - 2020年:整体上涨
- 2017 - 2019年: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迅速,需求增加,同时种植结构调整使得玉米种植面积有所下降,市场供应偏紧,推动价格上涨。
- 2020年:生猪产能恢复带动饲料需求大增,同时受气候因素影响部分产区减产,玉米价格年内大涨40%以上,东北玉米从0.8元每斤涨至1.4元每斤。
2021 - 2022年:先涨后震荡下跌
- 2021年:延续了2020年的高位态势,随着市场供应的逐渐增加以及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价格有所波动,但整体仍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
- 2022年:从2021年9月的2500元/吨左右开始上涨,2022年4月29日创造3046元/吨的历史最高价格,之后价格开启了震荡下跌模式。
2024 - 2025年:价格下跌
2024年价格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比如市场供需关系变化等。
总体涨跌规律:
- 受政策影响显著:2008年底开始的东北玉米产区临储收购政策,形成上有顶(抛储价格)、下有底(托市收购价)的价格格局,降低了玉米期现货价格的波动性。2016 年临储政策取消,玉米价格快速下跌并逐渐回归市场调节。
- 季节性规律:从月度和季度来看,存在一定季节性特征,大致以每年一、四季度上涨为主,二、三季度下跌为主 。春季播种期和冬季销售旺季价格往往有支撑甚至上涨,夏季生长季和秋季收获季价格容易承压。不过近年来,国家收储等政策调节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这种季节性特征。
- 受供需关系主导:需求端,饲料需求和工业需求的变化对价格影响较大,如生猪产能变化、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等;供应端,种植面积、气候条件导致的产量变化,以及库存情况等 ,都会引起价格涨跌。
- 受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影响:全球经济形势影响玉米的需求和贸易;金融市场资金流向也会对玉米期货价格产生影响,当股市、债市表现不佳时,资金可能流入期货市场推动玉米期货价格上升,反之则下跌。 此外,替代品价格变化(如小麦、高粱等对玉米的替代 )、市场情绪和预期等也会影响玉米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