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0月10日)晚间,上纬新材发布公告,其股票将于2025年10月13日(星期一)开市起复牌。
此前,上纬新材因多次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及严重异常波动情形而停牌核查。公司已关注到近期市场存在部分媒体关于上纬新材与实际控制人邓泰华及其控制的智元创新相关资产进行整合的讨论与报道。
上纬新材发函向公司收购人暨控股股东智元恒岳及实际控制人邓泰华核实,截至目前,收购方智元恒岳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致远新创科技设备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不存在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明确计划,或上市公司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明确重组计划。

截至目前,未来36个月内,智元创新不存在通过上市公司借壳上市的计划或安排。
对此,今日(10月10日),并购专业咨询服务机构普利康途合伙人罗辑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表示,根据公告内容,在资产处置层面,明确未来12个月内,新实控人不会对上市公司的任何资产进行处置,包括资产出售、合并、合作、购买、资产置换等行为。简而言之,即12个月内既不进行资产出售,也不实施资产购买、合并、合资等。
罗辑进一步表示,从借壳上市的标准来看,截至目前,相关方已明确未来36个月内无通过该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的计划或安排,这一承诺需结合时间节点与操作边界进一步解读,有多种可能。
罗辑认为,其一,结合前述12个月资产不操作的承诺可推断,交割后12个月内该上市公司(如上纬新材)将仅维持现有业务,不会增减资产和业务;而在12个月至36个月的区间内,承诺“不操作”的范围进一步明确,仅特定主体(如智元机器人)不得借该上市公司实现上市,但并不排除智元恒岳旗下其他资产或者体外的外部资产仍存在通过该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的可能性;其二,36个月后,即便涉及该特定主体(如智元机器人),也不再受“借壳上市”约束,核心原因在于此后即使上纬新材收购智元机器人,属于同一实控下的重大资产重组,不构成借壳上市,也就是不需要接受IPO一样的审核。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上述表述本质是对上纬新材变更实控人后‘不进行借壳上市’的承诺,并未涵盖‘不收购特定主体(如智元机器人)’的承诺。从合规逻辑来看,若相关交易涉及借壳上市,其在监管审批层面通过的难度较高;而实控人变更36个月后,若涉及同一实际控制人下的重大资产重组,仅需履行相应的重大资产重组审核程序,无需按照IPO的标准进行审核,二者在监管要求上存在显著差异。”罗辑补充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10月10日),有消息称,智元机器人计划明年在香港上市,已聘请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和摩根士丹利负责其股票发行事宜,目标估值为51亿至64亿美元。对此,智元机器人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回应称:“不实消息。”
上纬新材还表示,目前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近期经营情况正常,但近期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已严重脱离公司目前的基本面情况,公司股价存在随时快速下跌的风险。
“公司股票价格涨幅显著高于同期相关指数涨幅。2025年7月9日至9月25日期间,公司股票价格累计涨幅上涨1597.94%,涨幅显著高于科创综指、科创50、上证综指等相关指数涨幅。”上纬新材补充说道。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