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款能够感知回形针重量的机器人,正悄然推开万亿级劳动力市场的大门。
10月9日,Figure AI公司正式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3,被誉为“迄今最强大的人形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搭载公司自研的Helix神经网络系统,模仿人类认知结构,实现了环境感知、实时推理与自主行动。
其每个指尖可感知低至3克压力——相当于一个回形针的重量,展现出接近人类的触觉灵敏度。
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宣布了四年内量产10万台的明确规划,将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快速推向规模化商业应用。
技术突破:从“执行指令”到“自主思考”
Figure 03此次升级并非简单优化,而是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方位革新。
在感知系统上,Figure 03的视觉架构经过全面升级,帧率提升一倍、延迟降低至四分之一、视野范围扩大60%,为机器人提供了更敏锐的“视觉”。
更独特的是,Figure 03的每只手掌都集成了一枚广角低延迟摄像头,即使在主摄像头被遮挡时也能保持视觉感知,解决了家庭环境中常见的视野受限问题。
触觉系统方面,Figure 03采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触觉传感器,每个指尖可感知3克压力,足以检测回形针的重量。
这种精度让Helix能够区分“稳固握持”与“即将滑脱”,实现对易碎、不规则物体的精细控制。
量产路径:成本降低90%的工艺革命
Figure 03是Figure首款从零开始为大规模制造设计的机器人,通过三大举措实现量产目标:设计流程革新、建立全新供应链和创建大批量制造工厂BotQ。
BotQ是Figure的专属量产工厂,首条产线年产能达1.2万台,未来四年目标总产量10万台。
在工艺上,Figure 03的零部件从CNC加工转向压铸、注塑、冲压等模具化工艺,大幅减少零件数量与组装步骤,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公司宣称,通过工艺革新,人形机器人成本已降低约90%,为商业化落地奠定基础。
供应链机遇:核心企业直接受益
随着Figure 03量产计划推进,其供应链上的中国企业将迎来实质性订单增长。
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核心供应链企业主要包括:
长盈精密(300115):作为Figure供应链核心企业,已为其提供纤维织布、尼龙等零部件,还可供应金属、工程塑料等多种材质的结构件、传感器组件等。公司掌握“硬件+算法”系统集成能力,随着Figure量产计划推进,业务增量空间巨大。
绿的谐波(688017):是Figure谐波减速器核心供应商,此前已获1000台订单(对应上万个减速器),在人形机器人谐波减速器领域市占率领先。Figure 03关节运动精度提升,对减速器需求增加,公司将直接受益。
领益智造(002600):在Figure项目中供应散热件,Figure 03新增的无线充电模组使其单机供应价值达2万元左右。目前已获百台级批量订单,且暂无明确竞争对手,业务确定性强。
兆威机电(003021):为Figure灵巧手提供微型空心杯电机方案,2024年已获4台机器人订单,2025年有望获得数百台意向订单转化。其同时服务苹果、特斯拉等科技企业,技术卡位优势明显。
奥比中光(688322):为Figure提供3D视觉感知组件。Figure 03视觉系统帧率翻倍、视野扩大,对3D视觉需求升级,公司作为核心供应商将受益于感知系统迭代。
虽然这些公司作为核心企业,但因为前期市场对机器人的预期太高,预期也基本上反应在股价上了,不少标的不是新高就是在新高附近,这样的走势是不利于当下去参与的。不过考虑到机器人这个行业未来会有诸多的催化剂,未来阶段性调整去做低吸将会是比较好的选择。
产业影响:开启万亿级市场新赛道
人形机器人从工业走向家庭,意味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业界认为,人形机器人有望在短期内实现技术突破,开启万亿级劳动力市场新赛道。
Figure CEO Brett Adcock更直言:“未来10年,也许不到10年,全球最大的公司将是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每个家庭都会拥有一台人形机器人,从洗碗到铺床,它们将承担各种家务。
目前,人形机器人已在工业场景验证其价值。
此前,Figure机器人已在宝马生产线实现常态化作业,证明了在工业环境中的可行性与稳定性。
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正从工业制造向家庭服务、物流配送等多个领域拓展,市场空间巨大。
结语
随着BotQ工厂首条产线启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按下了快进键。
资本市场已经做出了反应——在刚刚过去的9月,Figure AI完成了C轮超10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英伟达、英特尔、LG等科技巨头,投后估值高达26亿美元。
这场机器人革命不再停留在演示视频中,它正沿着清晰的量产路线图,快步走向我们的家庭与工厂。
#Figure 03人形机器人发布,量产在即##强势机会##热点解析##炒股日记##社区牛人计划#$上证指数(SH000001)$$深证成指(SZ399001)$$创业板指(SZ39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