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一出,圈里头炸了锅。昨天刚发的公告,今天大伙儿都在传,说中国对稀土、超硬材料、锂电池这些关键物项动手了,11月8号正式实施出口管制。表面上看是常规操作,可我在这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一眼就看出不对劲——这哪是简单管出口,这是在下一盘大棋。
先说重点:这次管的不是一般的稀土,而是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连带技术也一起卡住了。什么意思?就是你从中国买走原料,加工成高端产品再转手给别人干坏事,这条路现在被堵死了。发言人讲得明白,有些国家拿了咱们的稀土,转身就往军事领域送,甚至间接威胁到我们自己的安全。今年4月才开始管国内出口,这才半年,立马补上“二次流转”的漏洞,节奏拿捏得死死的。
更有意思的是,61号、62号两份公告专门点名稀土技术和境外中资背景物项。要知道,这类技术早在2001年就进了限制目录,但一直执行有弹性。现在重新拎出来,说明什么?说明有人动了不该动的东西。官方话讲得很克制,“不针对任何国家”,可字里行间全是信号——防扩散不是空话,谁想绕道都得掂量掂量。
再看管制范围,除了钬等五种中重稀土,还把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锂电池、超硬材料设备和原辅料全列进去了。这些都是新能源、半导体、精密制造的核心材料。尤其是人造石墨负极,电动车电池的关键部件,全球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产能。这一出手,等于掐住了几个战略领域的咽喉。
但别以为这是要断供全世界。公告里特意强调,合法合规申请会审批放行,人道主义用途还能豁免,过渡期也留了缓冲。这说明政策不是为了脱钩,而是立规矩。你要用我的东西,就得接受监管,不能一边赚着钱一边拿去对付我。
更深层看,这波操作其实是把被动防御变为主动设防。过去我们总被人说“资源换市场”,现在不一样了,技术+原材料双管齐下,话语权彻底攥在自己手里。而且提前跟有关方通了气,留了双边对话机制,既强硬又留余地,老练得很。
说实话,这种级别的调控,没个十年行业积累根本看不懂门道。现在很多人还在喊“卡别人脖子”,可我觉得,这不是报复,是成熟大国该有的底线思维。全球化没死,但规则正在重写,而这一次,中国终于站到了制定规则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