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对地产股投资的退潮之后,险资又重新瞄准了房地产领域。10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期险资对于长租公寓、购物中心等收租型商业地产领域的投资增加显著,加速探索存量不动产领域的投资机会,当“房东”的趋势加深。在业内人士看来,探寻优质不动产以获取稳定持续的租金收入,成为险资应对资产荒、助力资产负债匹配的发力方向。
险资加码收租型资产
近日,华夏凯德商业REIT上市,底层资产为广州、长沙核心商圈的两个成熟购物中心。该项目的投资者中又见险资身影,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财信人寿作为最大份额的外部投资人,正式参与华夏凯德商业REIT战略配售,财信人寿本次投资金额约5000万元。
财信人寿并非个例,近两年,越来越多险资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不断加码对存量商业地产、办公楼、长租公寓等领域的投资。
具体来说,今年8月,大家投控联合大家人寿、友邦人寿、中宏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等保险公司共同设立大家长租住房基金,总规模45亿元,将重点布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7月,有市场消息称,友邦保险成功收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一处保障性租赁社区项目。此外,2月,新华保险、大家人寿联合万科集团旗下住房租赁平台等,成立万新金石(厦门)住房租赁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一直以来,地产投资具有较长投资周期的特性,这与险资的久期相契合。业内普遍认为,在利率持续下行的环境里,传统固收类资产已难以满足险资的收益需求,险资急需拓展投资渠道。优质不动产具有长久期、低波动和现金流稳定的特性,能够满足险资对长期稳定收益的需求,成为其优化投资策略的重要选择。在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看来,在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优质不动产能够提供相对可靠的现金流和长期增值潜力,有助于险资应对市场波动。成熟资产如购物中心具备稳定的租金收入,长租公寓则符合城市化发展趋势,这些资产类别能够匹配险资的长期负债特性,成为对抗经济周期的重要工具。
除了险资自身的投资需求,政策红利释放也为险资投资收租型地产打开了窗口。去年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投资住房租赁市场。
投资多元化平台化
与前些年重仓地产股不同,从投资逻辑来看,近两年险资的不动产投资更加多元,对商业地产、办公楼、长租公寓等领域均有涉足;且投资方式逐步从单一债权计划转变为基金化、平台化。
张新原对此表示,专业运营团队有助于提升资产回报率;平台化运作便于规模扩张,提升资产配置效率。这种模式很可能成为主流,因为它更契合险资对长期稳定收益的需求,同时能主动管理资产而非被动持有。
放眼未来,险资不动产投资,尤其是收租型地产领域的投资热情能否得以延续?业内人士预测,随着保险公司资金实力的增强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更多资金将流向不动产市场。
谈及未来投资方向,张新原预测,未来险资在收租型资产方面的投资可能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地域下沉,重点关注都市圈内产业基础扎实的二线城市;二是资产类型多元化,探索物流仓储、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三是合作模式创新,通过参股运营方、共建产业基金等方式深度绑定优质资源。险资将更注重与专业机构的战略合作,以运营能力提升作为核心考量,而非单纯财务投资。
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林先平同样提到,未来险资不动产投资可能拓展至核心城市周边的潜力区域,如二线城市新兴商圈或交通枢纽地带,以寻找价值洼地。同时,险资会探索更多合作模式,例如与房企共建运营平台,深度绑定专业运营方将帮助险资提升资产效益,应对市场分化趋势,确保投资组合的多样性和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