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念解析
核能是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包括核裂变、核聚变、核衰变三种形式。
1.1 核裂变
(1)原理:重核(铀/钚)吸收中子后分裂为两个轻核,释放能量及更多中子,形成链式反应。
(2)原料:铀235,主要来源于铀矿,通过加工和浓缩流程获得。
(3)应用:核电站、原子弹。
1.2 核聚变
(1)原理:轻核(氘/氚)在极端高温高压下聚合成重核(氦),进而释放巨大能量。
(2)原料:氘可在海水中提取,氚可通过中子轰击锂制造。
(3)应用:氢弹、人造太阳。
二. 核聚变优势及难点
2.1 优势
(1)能量效率:核聚变单位质量燃料释放的能量是核裂变的4-10倍。
(2)原料丰富:核裂变依赖铀等自然元素;核聚变燃料资源(氘/氚)丰富且可再生。
(3)环保:核裂变产生放射性核废料;核聚变放射性极少且半衰期短。
(4)安全性:核裂变若失控可能引发事故;聚变反应一旦条件不满足即停止,无失控链式反应风险。
2.2 难点
(1)极端反应条件: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劳森判据),极高温度(一亿度以上)、极高的等离子体密度、足够的约束时间。
(2)经济性:材料与工程难题、能量增益因子距离商用堆仍有极大差距(需达到10,目前小于1)。
三. 核聚变技术路线
3.1 磁约束(MCF)
(1)原理:利用强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并维持足够约束时间,以达到核聚变所需条件。
(2)典型装置:托卡马克装置(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仿星器(如德国W7-X)。
3.2 惯性约束(ICF)
(1)原理:利用激光或粒子束瞬时压缩氘氚靶丸,通过惯性作用创造高温高压条件触发聚变反应。
(2)典型装置: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中国神光激光装置。

四. 托卡马克装置
上述路线中,托卡马克是目前最接近聚变条件、各国投入最大、技术发展最成熟的路径。
托克马克装置基于磁约束技术路线,外形类似环形轮胎,中央是环形真空室,外部环绕超导磁体线圈。
国内装置:环流三号HL-3、东方超环EAST、BEST(预计2027年建成)、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预计2035年建成)。
五. 托卡马克核心结构
5.1 环形真空室
(1)作用:等离子体的直接容纳空间,维持超高真空环境,提供结构支撑与安全屏障。
(2)堆内结构:第一壁、包层模块、真空杜瓦。
(3)供应商: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合锻智能、海陆重工。
5.2 磁体系统
(1)作用:利用超导线圈的零电阻特性,通过超大电流产生强磁场,约束等离子体运动轨迹。
(2)超导线材:低温超导材料(Nb3Sn铌三锡、NbTi钛铌合金)、高温超导材料(REBCO钇钡铜氧)。
(3)供应商:西部超导、永鼎股份、精达股份(上海超导)。
5.3 偏滤器
(1)作用:通过磁场引导等离子体边缘的杂质和热流至靶板,保护主室壁。
(2)供应商:安泰科技、国光电气。
5.4 辅助系统
(1)组成:加热系统、真空系统、气体注入系统、燃料循环系统、供电系统、诊断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