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和一位做私募的朋友喝茶,他的一句话让我深思:“我挣的从来不是波动的钱,而是认知差的钱。”
什么意思?就是当所有人都看懂一个东西值钱时,价格已经上天了。真正的机会,存在于大多数人还将信将疑之时。
想想比特币从几美分到几万美元,特斯拉从破产边缘到万亿美元市值,宁德时代从IPO时争议不断到成为“宁王”。每一个财富传奇的背后,都是少数人提前看到了多数人迟早会认同的价值。
今天,当赛力斯花115亿买下华为引望公司10%股权的交易落定时,我看到的不是一笔简单的买卖,而是又一个关于“共识变现”的经典案例。
共识:从看不见到看不起,最后追不上
任何新事物被大众接受,都经历同样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这是啥玩意?”——看不见
2019年,华为被美国制裁,手机业务几乎归零。任正非却说:“华为要聚焦将ICT(信息通信技术)能力赋能汽车行业。”
当时多少人嗤之以鼻?一家做手机的公司,还想教造车的做事?
就像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布时,诺基亚高管笑着说:“苹果不懂手机,我们没什么可担心的。”
第二阶段:“这玩意有用?”——看不起
2021年,华为和名不见经传的赛力斯合作推出问界汽车。业界一片质疑:“传统车企都玩不转,你们两个‘难兄难弟’能成?”
这多像2014年的特斯拉,被传统车企嘲笑“拼装车”、“续航短”、“随时会破产”。
但看不起的阶段,恰恰是布局的黄金期。
第三阶段:“哇,真香!”——追不上
今天,问界系列成为爆款,两个月卖出近10万辆。赛力斯股价三年涨了五倍,早期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
这就像今天的特斯拉,已经成为所有传统车企不得不仰望的标杆。
聪明的投资者,总是在“看不见”时开始关注,在“看不起”时果断下注,在“追不上”时从容离场。
共识变现:如何在牌局中持续赢钱?
想象你在打德州扑克。
新手看牌面(公司现在赚多少钱),高手读对手(公司未来能赚多少钱),而赌神级玩家直接看穿整场游戏的节奏(产业未来的价值共识在哪里)。
赛力斯115亿买引望10%股权,就是一场赌神级的操作。
表面看,赛力斯买的是股权;实际上,它买的是三张未来的“王牌”:
第一张牌:智能汽车的“操作系统”
引望是什么?它就是华为智能汽车技术的“集装箱”——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全部打包在内。
这如同安卓系统对于智能手机的意义。当年谷歌免费开放安卓,看似做慈善,实则掌握了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赛力斯入股引望,相当于在智能汽车的“安卓系统”里占了股份。未来每多一辆用华为技术的车,赛力斯都能分一杯羹。
第二张牌:从“用车”到“用机器人”的通行证
告诉你个秘密:智能汽车本质上就是“带轮子的机器人”。
你车上能自动避开行人的智能驾驶系统,稍加改造就能让机器人在家给你端茶送水。这就是下一个万亿赛道——具身智能。
赛力斯已经悄悄注册了机器人公司,招聘“具身智能大模型工程师”。今天在智能汽车上的投入,都是在为明天的机器人帝国铺路。
第三张牌:全球市场的入场券
中国新能源汽车卷成这样,出路只有一条:出海。
但单打独斗闯海外,九死一生。有了华为这面金字招牌,赛力斯在海外卖40万的高端车,就有了底气。
这如同70年代丰田借助通用渠道进入美国,今天的赛力斯正借助华为走向世界。
共识陷阱:大多数人都认同的,往往是坑
读到这,你可能会想:那我看大家都买什么,跟着买不就行了?
错!这正是最危险的地方。
当卖菜大妈都给你推荐股票时,就是该离场的时候了。
2000年互联网泡沫、2015年A股疯牛、2021年核心资产抱团……每一次财富毁灭,都是在“这次不一样”的共识中崩塌。
如何辨别真共识与伪共识?教你三招:
第一,看共识是否有坚实的技术底座
真共识背后是技术突破,伪共识背后是美好故事。电动汽车的共识成立,是因为电池成本十年下降90%;元宇宙的共识破灭,是因为技术成熟度撑不起宏大叙事。
第二,看共识是否形成商业闭环
真共识能自己造血,伪共识靠不断输血。问界月销过万、引望半年盈利22亿,这是商业闭环;很多造车新势力卖一辆亏一辆,靠融资续命,这是伪共识。
第三,看共识是否有生态支撑
真共识能吸引伙伴共建,伪共识只能孤芳自赏。华为智能汽车生态已有赛力斯、奇瑞、江淮等多位伙伴,这是真共识;某些企业号称颠覆行业却无人跟随,这要小心。
普通人如何抓住下一个“共识红利”?
你可能会说:这些大道理我都懂,但我既没有内幕消息,也没有专业团队,怎么发现未来的共识?
其实,你只需要养成三个习惯:
第一,做生活的“侦探”,而非“游客”
下次去商场,别只逛街,看看新能源汽车门店的人流;和朋友聊天,留意他们最近在关注什么新科技;刷短视频时,思考为什么某种内容突然火爆。
共识的种子,藏在生活的细节里。
第二,保持“跨界思维”
最精彩的共识,往往出现在学科的交叉点。
懂点心理学,你就明白为什么消费者愿意为“情怀”买单;懂点物理学,你就知道固态电池为什么是下一代方向;懂点社会学,你就理解Z世代的消费逻辑为何完全不同。
第三,小成本试错
看懂一个新兴共识,别All in。像 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一样,用你资产的1%-5%去下注。对了,你能获得超额回报;错了,不影响生活。
这如同在牌局中,根据牌力决定下注多少。
回到开篇那个问题:为什么赛力斯愿意花115亿买一张“未来船票”?
现在你明白了:他们买的不是今天的股权,而是明天的共识。
当所有人都惊叹于问界的销量时,赛力斯已经在布局十年后的机器人帝国;当大家还在争论115亿是贵是便宜时,赛力斯已经锁定了智能汽车时代的核心生态位。
财富的本质,是认知的变现。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缺信息,缺的是看懂未来的智慧。最昂贵的从来不是金钱,而是发现共识的认知,和相信共识的勇气。
从今天起,试着用“共识思维”看世界——在无人问津时默默观察,在争议不断时独立判断,在人声鼎沸时保持清醒。
因为,任何一笔成功的交易,都是提前发现了未来的共识。而你我,都可以成为那个发现者。
在这个共识形成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你认为下一个“共识套利”的机会最可能出现在哪个领域?是AI赋能传统产业、机器人、半导体芯片、还是可控核聚变、国产替代、能源革命,或者其他我们尚未察觉的角落?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