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05 18:17:55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江西
转发
发表于 2025-10-05 12:37:01 发布于 湖南

聊机器人赛道时,你是不是满脑子都是那些频频上热搜、股价蹿得快的公司?说实话,我之前也一样,盯着整机厂商的动态翻来覆去看,直到前几天翻光洋股份的公告才猛然发现——这赛道里藏着个“狠角色”。

它低调到什么程度?上半年机器人零部件板块热得发烫,同行们纷纷晒订单、办发布会,它却半点声量没有。可偏偏宇树的机器狗能后空翻、智元的人形机器人能流畅做动作,背后都有它的影子。你说奇怪不?这就像看一场精彩的话剧,我们总盯着舞台上的主角,却忘了给主角搭骨架、接神经的幕后工匠。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聊,光洋股份到底藏着什么本事。

一、从汽车轴承到机器人“骨骼”:30年积累的“转型底气”

光洋股份不是什么新玩家,它在轴承行业摸爬了30年,最早是做汽车轴承的。据光洋股份历年财报显示,它的滚针轴承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一直排在前列,简单说就是给汽车轮子装“稳定器”的行家。

我刚开始研究它的时候特纳闷:汽车和机器人八竿子打不着,它怎么就闯进这个赛道了?后来查了行业资料才明白,这哪是“跨界”,分明是“顺水推舟”。机器人的关节和汽车的传动系统,核心需求其实是相通的——都要高精度、高稳定性,还要扛得住反复磨损。光洋做了30年汽车轴承,早就把“精准控制”这门手艺磨透了。

这就好比老裁缝改做高级定制,虽然面料从棉布换成了丝绸,但量尺寸、剪版型的功底还在,甚至能做得更精细。机器人的每个关节都得装轴承,小到机械臂夹起一粒花生米,大到机器狗爬坡越障,都离不开这玩意儿。光洋把汽车轴承的技术平移过来,再针对机器人的轻量化、高频运动需求做优化,一下子就踩准了痛点。

说个真实场景,我前阵子看智元机器人的“远征A1”演示做咖啡,勺子舀咖啡粉、对准滤杯倒液,整个动作稳得像有十几年经验的咖啡师,没有半点晃动。后来问了行业里的朋友才知道,这机器人关节里的柔性轴承,就是光洋供应的。你看,技术好不好,其实就藏在这些细节里。

二、不止“骨骼”,连机器人的“神经”都给配齐了

如果只是把汽车轴承改一改,光洋顶多算个“技术平移高手”,但真正让它站稳脚跟的,是它把机器人的“骨骼”和“神经”都吃透了。这也是我觉得最惊喜的地方——它没停留在单一零件上,而是悄悄搭了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先说说机器人的“关节心脏”——减速器轴承。据行业公开信息,人形机器人的关节里,RV和谐波减速器是核心部件,而减速器里的交叉滚子轴承、柔性轴承,就是决定关节“灵不灵活、稳不稳定”的关键。光洋早就盯上了这块市场,现在这些轴承已经批量供货给宇树、逐际动力这些做机器狗、四足机器人的企业。

宇树的机器狗“Go1”能跑能跳,甚至能完成后空翻,很多人觉得是算法厉害,其实硬件基础更关键。后空翻的时候,机器狗的关节要瞬间承受几倍于自身重量的力,还得精准控制落地角度,要是轴承精度不够、强度不行,早就散架了。光洋的轴承能扛住这种考验,靠的就是30年积累的材料和工艺经验。

更绝的是,它连机器人的“神经脉络”都搞定了。光洋的子公司威海世一,掌握了韩国世一的FPC线路板工艺,这玩意儿看着薄,却是机器人的“信息高速公路”。激光雷达探测到的障碍、传感器收集的环境数据,都得靠它快速传到“大脑”里。小鹏机器人的智能感知系统里,就有威海世一生产的FPC线路板在工作——你看到机器人能避开障碍物、精准识别物体,其实是这层“神经网”在默默发力。

我后来才想明白,光洋的逻辑特别清晰:机器人厂商要的不是零散的零件,而是能直接用、能缩短研发时间的“打包方案”。所以它干脆把轴承、传动、感知技术整合到一起,做成“轴承+传动+感知”的套装。有行业人士透露,某头部厂商用了这套方案后,新品研发周期直接缩短了30%——对机器人这种快节奏赛道来说,这简直是“抢时间”的利器。

三、低调了大半年,现在终于要“露脸”了?

聊到这儿,肯定有人会问:这么厉害的企业,上半年机器人赛道火的时候怎么没动静?这也是我一开始的疑惑,直到翻完它的公告和行业动态才明白,它不是没动静,是在等“量产信号”。

机器人行业有个特点:技术先验证,量产才是真考验。上半年很多企业炒的是“技术概念”,但光洋一直在做“落地准备”。据光洋股份近期公告显示,它和宇树、智元的合作早就开始了,只是之前主要供应机器狗的零部件——毕竟人形机器人还没大规模量产,订单量有限。

但下半年不一样了。多家机器人企业都释放了量产信号,智元、宇树等头部玩家的人形机器人生产线正在搭建,对应的零部件需求也会跟着涨。有行业消息称,智元的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而这些模组里的核心轴承,大部分都来自光洋。还有业内人士透露,某头部人形机器人厂商已经把光洋列为核心供应商,相关订单金额可能超过5亿元。

这其实反映了机器人产业链的“隐形逻辑”:零部件企业的爆发,永远比整机企业慢半拍,但一旦爆发,持续性更强。因为整机量产需要时间调试,而零部件企业得提前备货、磨合产能,等整机开始出货,零部件企业的订单才会真正“放量”。光洋上半年的“低调”,本质上是在等这个“时间差”。

四、聊聊背后的行业逻辑:为什么“老工匠”更吃香?

说了这么多光洋的情况,其实我更想和大家聊个深层问题:为什么在机器人零部件赛道,像光洋这样的“老工匠”反而比新成立的科技公司更吃香?

从制造业转型的角度看,这其实是“技术同源性”带来的优势。光洋做了30年汽车轴承,而汽车轴承对精度、寿命、稳定性的要求,本身就接近机器人轴承的标准。比如汽车轴承要在高温、震动的环境下工作几万小时,这种“极端环境测试”的经验,直接就能用到机器人轴承上——毕竟机器人的关节也得每天反复运动,容错率极低。

反观一些新进入者,虽然能画出技术图纸,但缺乏“工艺积累”。轴承的精度不是靠“设计”出来的,是靠打磨、装配、材料处理等上千个细节堆出来的。光洋的车间里,很多老师傅都有十几年的轴承装配经验,能通过手感判断轴承的精度误差——这种“手艺”,不是短期内能培养出来的。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成本控制。机器人要普及,价格必须降下来,而零部件的成本是关键。光洋有成熟的汽车轴承生产线,很多设备和工艺能复用,生产机器人轴承时,成本比专门新建生产线的企业低不少。对整机厂商来说,技术达标又能控制成本的供应商,自然是首选。

这其实给我们提了个醒:看机器人产业链,别只盯着“高科技”“新概念”,那些有扎实制造业功底、能把“老手艺”用出新花样的企业,可能更有长期价值。它们就像老中医,看似低调,却能精准解决行业的“疑难杂症”。

五、给大家的一点实在建议

说了这么多,最后想和大家分享几点我的看法,不是什么投资建议,就是作为行业观察者的真心话:

第一,关注机器人产业链,多往下游看。我们总爱盯着整机厂商的发布会,但真正决定行业天花板的,是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像轴承、减速器、传感器这些“卡脖子”的环节,值得花更多时间研究——毕竟整机再炫,没有好零件也只是“空架子”。

第二,判断零部件企业的价值,重点看“绑定深度”。不是说和头部企业合作就一定好,关键看是不是“核心供应商”。如果只是供应非关键零件,那议价能力弱;但如果像光洋这样,供应的是关节里的核心轴承,那和整机企业的绑定就很深,订单稳定性也更强。

第三,耐心等“量产验证”。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说“技术突破”,但技术好不好,得看量产之后的反馈。比如轴承的实际寿命有没有达到预期?在不同环境下会不会出问题?这些都得等量产之后才能知道。所以下半年可以多留意光洋和下游企业的互动公告,看看量产之后的口碑怎么样。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身边有没有见过用机器人干活的场景?比如餐厅里的送餐机器人、工厂里的机械臂?你觉得这些机器人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是动作不够灵活,还是反应不够快?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就藏在光洋这样的零部件企业里。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基于独立思考,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决策。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