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公开表示,美国经济正面临“滞胀式”挑战——增长与就业疲软并存,而通胀仍持续高于2%的目标水平。他直言:“经济增长和就业市场出现明显疲软,而通胀仍处于高位。短期内通胀风险偏向上行,就业风险偏向下行,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局面。”这番话一出,市场立马绷紧了神经。
上周,美联储启动2025年首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4.25%区间。但鲍威尔特别强调,这次降息是“风险管理式”操作,不是宽松周期的号角。他说得很清楚:“政策路径完全取决于数据,没有预设路线图。”他还补了一句:“未来没有无风险的路,政策仍有适度限制性,我们已做好准备应对各种可能。”这话听着稳,但也透着一丝无奈。
现在的情况确实复杂。根据最新点阵图,2025年全年可能降息三次,比6月预测多一次。但在19位官员里,支持三次和两次的几乎对半开(10比9),说明内部吵得挺凶。美联储理事米歇尔·鲍曼直接喊话:要赶紧降,别“落后于形势”。她认为,“通胀在降温,就业却举步维艰,我们很可能已经反应慢了。”新任理事斯蒂芬·米兰也主张大幅降息。可另一边,芝加哥联储行长奥斯顿·古尔斯比提醒要小心,毕竟通胀还没达标。亚特兰大联储行长拉斐尔·博斯蒂克更是一针见血:“四年多了,通胀一直超标,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鲍威尔自己也承认,劳动力供需同步走弱是个“异常且具挑战性的局面”。为啥?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收紧移民政策,劳动力供给被卡住了;另一方面,企业因为政策方向不明,纷纷推迟招聘。消费也在放缓,楼市还是蔫的。这些信号叠加,让人不得不担心。
股市呢?估值确实不低。鲍威尔坦承:“从很多指标看,比如股价,现在是偏高的。”但他又说:“目前还不是金融稳定风险上升的时候。”招商证券(香港)倒是敲了警钟:做多“七巨头”的交易太拥挤,短期容易踩踏。
市场预期已经拉满。CME“美联储观察”数据显示,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高达93%,维持不变只有7%;到12月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达76.2%。结果呢?9月24日美股全线下跌,道指跌0.19%,纳指重挫0.95%,标普500跌0.55%。英伟达一天蒸发约8954亿元市值,中概股也没撑住。反倒是现货黄金冲上3790美元/盎司,刷新历史新高,油价也跟着涨了一波。
政治压力更是火上浇油。前总统特朗普公开施压鲍威尔,要求大幅降息,还试图罢免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库克,最终裁决将由最高法院作出。对此,鲍威尔硬气回应:“我们从不考虑政治因素,那些说我们政治化的,大多是廉价攻击。”
总结一下,美联储现在就像在走钢丝,一边怕通胀反扑,一边怕就业崩塌。鲍威尔说得实在:“过早降息不行,过晚也不行。”接下来怎么走,全看数据脸色。而在政治与经济的夹缝中,美联储的独立性和灵活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