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昂贵的1毫秒,能值多少钱?
想象一下,一个投入上亿元的AI大模型已经持续训练多周,上万张GPU正在全速运转。
突然,掉电了。
就在那1毫秒,GPU算到一半的梯度数据没保存,使得整轮训练进程失败,上亿元的训练成本直接打水漂。要是再加上重启的算力、时间成本,损失可想而知。
而且,AI服务器对供电中断的容忍度也非常低,GPU留给电源模块的生死窗口只在几毫秒之间,可传统不间断电源UPS的切换需要十几毫秒,备用柴油发电机的启动更是以分钟计。
这个时间差,或许就足以让整个算力集群陷入瘫痪。
那么,究竟有没有东西,谁能堵上这1毫秒的黑洞?
有,BBU(电池备份单元)就可以。
具体来说,BBU可以看成一块焊在服务器电源板旁边的微型电站,集成了电池组、控制电路等,紧贴着GPU服务器放置。
在市电正常的时候,BBU是待命状态,像不存在;但只要检测到电压异常跌落,BBU就能在微秒之间瞬间接管供电,从电池里取电出来继续维持背板电压的稳定。

这个速度可以说远快于服务器电源中原有电容的耗尽速度,快到GPU和服务器都感知不到发生了什么,自然运行状态也不会受到影响。
所以,BBU的作用不是让断电事故不发生,而是在意外出现时能作为最后一道电力防线,保护AI训练任务不会中断。当然,也是保护这背后的千亿投入...
话说到这,BBU市场的需求显而易见的存在刚性。而随着AI浪潮下算力需求蹿升,对毫秒级的供电安全保障的需求,BBU市场也正迎来从0到1的拐点。
据预测,在AI训练集群的需求带动下,2031年全球BBU的市场规模可达166亿美元,2025-2031年的年复合增速约11%!
星星之火,已见燎原之势...
而蔚蓝锂芯,不会缺席。
要知道,在BBU的成本构成中,电池是价值量最高的环节,占比可达60%。蔚蓝锂芯早在5年前就卡位在这最值钱的一环了。

截至目前,蔚蓝锂芯专门为BBU开发的21700规格后备电源已经有4款产品,涵盖三元、磷酸铁锂体系。
而且,其BBU产品已经抢先一步通过了几家头部云服务商认证,也开始向第三方少量出货,预计可在2025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就在最近的2025年半年报里,蔚蓝锂芯首次提到了在数据中心BBU专用电源领域的进展,很快就会靠BBU收获营收和利润了。

要提到的是,切入BBU领域,对蔚蓝锂芯来说并非另起炉灶。
早在2006年,蔚蓝锂芯就开始专注在圆柱锂电池领域,至今产品线已经覆盖功率型高倍率系列、容量型高能量系列等多个方向,应用在电动工具、电动踏车领域,还拓展到了机器人和eVTOL这些高端市场。
蔚蓝锂芯的锂电池业务由子公司天鹏电源来做,作为蔚蓝锂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块业务贡献收入的比例在40%以上。
早在2024年第一季度,天鹏能源就凭借技术实力成为了全球电动工具锂电池电芯市场的第二大供应商,市场份额仅次于三星SDI。
那么,自身已经掌握了圆柱电池的成熟技术,再靠全极耳、高倍率升级将技术外溢,蔚蓝锂芯杀进数据中心的BBU场景,也就比较水到渠成了。
2025年上半年,蔚蓝锂芯实现营收37.27亿元,同比提升了21.59%,净利润则同比猛增了99.09%到3.33亿元。更夸张的是,其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了186.51%!

至于原因,主要就是锂电池业务拉动的:
一方面,出货量狂飙。
我们知道,进入2025年以来,随着全球电动工具市场的去库存周期结束,终端电动工具品牌商便逐渐恢复正常的采购节奏。
作为全球主要的电动工具用圆柱电池供应商之一,蔚蓝锂芯自然受益于新一轮的补库需求。
于是在2025年上半年,蔚蓝锂芯锂电池出货3.1亿颗,同比增长了近80%,产能得到了显著释放,也支撑着其锂电池业务实现营收15.95亿元,同比大增了44.21%!
另一方面,产品结构优化。
当然,以量取胜是不够的。近年来蔚蓝锂芯抓住机器人、高端工具等领域对高倍率圆柱电池需求升级的机遇,全力推广自家的21700全极耳等高倍率方案。
于是在2025年上半年,蔚蓝锂芯溢价能力更强的21700产品出货比例增至23%左右,对比2024年不到10%的情况显著增长。而值钱的产品卖得多了,蔚蓝锂芯自然也就能收获更多利润。

特别是,出货量的大幅攀升,让蔚蓝锂芯的产能利用率抬升,规模效应凸显,固定成本也快速被摊薄,再加上高附加值产品的出货比例提升,其锂电池业务的毛利率直接被强势拔高了。
2025年上半年,公司这块业务的毛利率达到21.62%,比2024年同期增加了6.49个百分点!
也是得益于锂电池业务的拉动,其整体毛利率在2025年上半年同步跃升,达到20.8%,比2024年同期增加了5.05个百分点,比横店东磁、长虹能源等企业都高。
而且,其净利率也紧接着冲到9.92%,盈利能力跳级,利润空间显著释放。

但这还只是个开始!
一来,根据2025年半年报,蔚蓝锂芯在马来西亚投建的10GWh圆柱锂电池产能已经正式投产了,目前处在产能爬坡阶段。
如今圆柱锂电池行业处在景气上行周期,新产能的释放或许就能进一步提升蔚蓝锂芯的出货能力,持续摊薄固定成本,为其盈利增长加注新动力。
二来,除了BBU之外,蔚蓝锂芯还强势杀进了固态电池这一代表未来的高端领域,而且进展还不慢。
就在2025年7月,蔚蓝锂芯发布的21700-60HES半固态圆柱电芯,能量密度已经突破了350Wh/kg,目前已完成了首批客户安全验证,也小批量出货了。

2025年8月,蔚蓝锂芯再放大招,跟格林美签署了合作协议,将主导硅碳、锂金属负极和圆柱电芯设计,两者立志在1年内完成400Wh/kg以上的超高比能电池技术突破!
如今的蔚蓝锂芯正在全力冲刺下一代固态电池技术,未来要是固态电池实现量产,便有望为蔚蓝锂芯打开一个全新的高端市场。
总而言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蔚蓝锂芯向未来走的每一步路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