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5 20:47:47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江苏
股票不涨只跌,说明人家不看好!
发表于 2025-09-15 20:36: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K图 300607_0

  走进拓斯达的研发实验室,智能双臂机器人正在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控制平台的控制下精准作业。该平台从底层硬件到上层软件实现了全链条国产化,开放超400个功能接口,将成为具身智能技术的“工业小脑”。

  2025年,被广泛称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当前,人工智能+机器人正在重塑制造业生态,智能制造和AI技术融合的拐点正深刻影响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作为“广东机器人七剑客”之一的拓斯达,从注塑装备起步,沿着产业链一路“逆袭”,从工业机器人到工业母机、具身智能,一路成长为行业的“黑马”。

  拓斯达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拓斯达连续两个季度工业机器人业务保持20%以上快速增长。同时伴随下游客户需求增加、市场拓展突破,拓斯达自产多关节机器人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80.86%,目前其自研多关节机器人出货量累计近1万台。

  尤其是今年5月,拓斯达智能设备总部基地全新启动,首次实现了工业机器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注塑机及周边设备等智能装备产品线的集约化布局,为产能提升提供了充足保障,使工业机器人年度最大产能可达到6万台。今年上半年,拓斯达先后完成了双臂智能机器人、具身智能码垛工作站等产品验证和实地应用,为人形机器人的机械臂本体硬件、运动控制系统以及端到端大模型等算法作出充足的准备。

  拓斯达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小拓”,搭载了智谱AI大模型。受访单位供图

  9月12日,拓斯达正式对外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新品“小拓”,率先应用在注塑领域,正式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这款人形机器人将与现有机械臂产品协同,形成“专用+通用”双轨解决方案,拓斯达将近20年的注塑工艺Know-How积累转化成机器人的决策逻辑,形成“工艺数据→AI大模型→执行”的闭环设计,促进注塑行业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制造逻辑转变,巩固拓斯达在3C、医疗等高精密注塑市场的优势地位。

  近日,在2025世界粤商大会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拓斯达董事长、总裁吴丰礼在接受《新粤商》采访时表示,从单一注塑设备业务到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三大核心集群业务的发展,如今拓斯达持续深化“AI+制造”战略,正用人形机器人打开柔性制造的市场新空间。未来,拓斯达计划将轮式人形机器人拓展至装配、检测等应用场景,以智能升级、产线协同的姿态强势进入自动化智能装备的千亿级市场。

  发挥“链主”作用带动上下游创新发展

  《新粤商》:拓斯达当初是如何切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赛道?经历了哪些转型和阵痛?

  吴丰礼:当前,人工智能+机器人正在重塑制造业生态。全球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从“专用设备”到“通用智能体”跃迁的关键期,机器人作为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载体,通过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从数字领域迈向真实物理世界。

  切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赛道,不仅是为响应制造业终端对智能化的迫切需求,同样也是发挥自身业务群协同优势的必然之举。作为“广东省第一家登陆创业板的机器人骨干企业”,拓斯达自成立以来便专注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坚持“让工业制造更美好”的企业使命,将业务从最早的注塑周边设备扩展至直角坐标机器人、多关节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领域,国内已累计服务超过15000家客户。

  拓斯达覆盖从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整机集成、下游应用场景的全链路布局:既有机器人本体厂商在硬件设备、运动控制算法的整合能力,能满足工业级作业精度要求,也具备系统集成商直接服务终端客户的解决方案落地能力。这为其强化机器人“大脑”智能决策能力与“小脑”的运动控制能力,与AI大模型头部企业联合开发“干好活、懂工艺的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新粤商》:当前工业机器人板块在拓斯达企业营收中占据怎样的地位?开展了哪些产业布局和尝试?

  吴丰礼:在工业机器人业务板块,拓斯达上半年营收实现1.46亿元,同比增长22.55%。在深化SCARA机器人、六轴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等产品迭代之外,拓斯达还将垂类AI小模型、深度学习能力、模拟仿真软件集成在控制系统,突破传统码垛、上下料方案的智能瓶颈,研发出了智能机器人柔性分拣上料工作站、具身智能码垛工作站,并与注塑机塑料成型场景、数控机床金属加工场景形成联动。

  近年来,拓斯达自研了智能机器人柔性分拣上料解决方案。受访单位供图

  拓斯达的工业机器人主要面向3C、玩具、家电、汽车、医疗、日化、包装等领域。上半年,拓斯达践行的大客户策略取得成效,在3C行业的工艺及应用优势进一步显现,自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0.86%,自拓斯达自研自产多关节机器人以来,累计出货量近一万台。

  近年来,拓斯达与华为云、智谱、阿里云等大模型厂商展开深度合作,基于真实工业场景采集、训练、迭代的数据,将其率先应用在人形机器人的工艺技能训练领域,并在真实制造业场景中快速更新,形成“工艺数据→AI模型→执行”的闭环。

  《新粤商》:作为广东省首批智能机器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如何发挥“链主”作用带动广东机器人上下游企业实现链式创新发展?

  吴丰礼:拓斯达坚持与AI同行,持续开拓制造业+人工智能领域的生态伙伴圈。当前,全球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从专用设备向通用智能体跃迁的关键期。拓斯达携手国创工软,基于欧拉操作系统(openEuler),共同开发新一代X5智能机器人控制平台。该平台作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小脑”,是联接大模型与机器人躯干的关键桥梁,已实现从本体硬件到底层操作系统、软件算法的全方位布局;已在拓斯达全系列机器人中实现批量应用,能满足工业领域超过90%的机器人需求。接下来,公司计划将轮式人形机器人拓展至装配、检测等更多工业应用场景。

  同时,我们积极引入优质战略供应链企业,打造智能制造核心配套产业集群,实现上下游协同发展,进一步发挥产业链生态协同效益。期待与更多合作伙伴通过技术协同、场景共建与资源互通,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将前沿AI能力转化为可落地的智造力。

  打造“最懂工艺的智能机器人”

  《新粤商》:你认为当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为何在工业生产中如此重要?民企应该如何参与其中?

  吴丰礼: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是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工业应用场景是人形机器人积累应用经验、突破技术瓶颈,从标准化场景向复杂场景、从单一任务向综合任务跃迁的必经之路。

  广东制造业品类齐全,涵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多个领域,产业链完整,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融合提供了丰富的落地场景和数据资源,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未来,人工智能企业与机器人企业应加强协作,通过在制造业细分场景的不断训练和优化,以应用创新带动技术突破,共同提升中国智造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话语权。

  《新粤商》:当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痛点和难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吴丰礼:当前具身智能发展的瓶颈在于“智能”属性——“大脑”能力,限制大脑进一步升级的则是高质量数据集的稀缺,高质量数据是训练AI神经网络、实现自主决策与复杂任务泛化的基础,直接影响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进化速度。

  相比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可以在互联网攫取海量的数据,工业场景数据大多碎片化、质量参差不齐,加上通讯接口闭塞不互通,缺少体系化、标准的数据供应。不少人形机器人企业基于成本、效率等原因,只能主要依赖模拟、合成数据,缺乏充足的真实物理世界数据进行训练。

  拓斯达始终秉持“基于场景定义产品”的理念,推动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多项突破。公司研发的新一代X5智能机器人控制平台实现了从硬件到算法的全链条国产化;依托自主研发的控制算法以及本体结构优化,提供400+用户可编程接口,500Hz RGM 实时控制接口,实时性能达到业界领先水平,为高端工业及具身智能应用提供高性能中间件。

  《新粤商》:拓斯达是如何以“场景驱动创新”?做出了哪些尝试?

  吴丰礼:制造业是“造物”,装备制造业要为造物者“造器”,而智能时代的“利器”,得让机器自己学会思考。

  通过对制造业客户的调研,我们发现在工厂中,对于机器人的功能需求大部分集中在两只手臂和视觉的结合。因此我们希望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优先把手臂的功能做到最佳,在分拣、搬运、码垛等多种场景中对智能机器人进行训练,确保一致性和稳定性,使机器人不仅能完成标准动作,还能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实现灵活决策和优化调整。

  拓斯达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已在注塑车间完成多轮验证。受访单位供图

  目前,拓斯达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已在注塑车间进行验证,通过集成3D相机与AI视觉检测系统,它能够实时识别注塑件良率,并自主完成装盘等工序,实现从检测到操作的全流程自动化。我们坚持基于场景定义产品,真正解决制造业中的痛点问题,争取打造“最懂工艺的智能机器人”。

  《新粤商》:今年7月,你荣获“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创业这些年,你如何理解粤商精神?未来将如何助力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吴丰礼:粤商精神是“敢为人先”的勇气与“务实开放”的格局。作为粤商的一员,拓斯达正加速全球化布局,以核心技术为根基,推动本土创新成果走向世界,同时积极吸纳全球优质产业链资源,与国际伙伴共建产业生态,为推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多年来,我们始终在学习和实践中成长,坚持以技术创新回应市场变化,以踏实做事的态度赢得客户信任——这是粤商“务实”给我们的滋养;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全球经验,这正是粤商基因中的“开放”与“敢闯”特质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面向未来,拓斯达将继续扎根智能制造领域,坚持科技创新,坚守长期主义,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与服务质量;加强对前沿技术的探索和核心技术攻关,确保产品先进性,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与海内外产业链伙伴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