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这波涨得确实有点吓人,一天市值涨了两千多亿美金,创始人埃里森身家飙到近四千亿,差点把马斯克从首富位置上掀下来。表面看是财报炸裂,云业务RPO(未确认收入)从1380亿干到4550亿美元,三个月翻三倍还多,市场直接嗨了。但你要是真信这是全面开花的结果,那可能就太天真了。
这事儿的内核其实就一句话:甲骨文未来五年的云增长预期,几乎全押在OpenAI身上。 据说那份5年3000亿美元的合同,占了新增RPO的94.6%。什么概念?相当于整个暴涨的订单堆里,九成以上是OpenAI一个人给的。而且这笔合同从2027年开始执行,每年要贡献超300亿收入,数据中心还得配4.5吉瓦的电力——够供400万户家庭用的。
听着挺牛,可问题也在这儿。OpenAI自己去年年化收入才100亿出头,现在要从2027年起每年掏出600亿给甲骨文,钱从哪来?除非它自己能搞出超级现金流产品,否则这赌注下得比甲骨文还猛。反过来,甲骨文也得拼命建数据中心、买AI芯片,资本开支猛增到350亿美金一年,自由现金流已经转负,甚至传出要砍员工奖金改发股票。这哪是稳健扩张,分明是梭哈式押注。
当然,甲骨文也不是全靠这一张牌。它跟亚马逊、谷歌、微软都搭上线,在对方云上跑自己的OCI服务,这部分收入一季度涨了15倍以上。埃里森嘴上说着“我们是AI工作负载的首选平台”,还拉了一串名单:xAI、Meta、英伟达、AMD……听着像是朋友圈很硬。但明眼人都知道,真正能撑起未来十年增长曲线的,还是OpenAI这张超级大单。
有意思的是,这一切还能串回年初白宫那场“星际之门”发布会。特朗普、孙正义、奥尔特曼、埃里森同框,宣布要投5000亿搞AI基建。现在看来,甲骨文和OpenAI的3000亿合同,很可能是那个宏大计划的第一块落地拼图。政治资源+技术巨头+资本力量,拧成一股绳往前冲。
所以这波行情,与其说是市场对甲骨文技术实力的认可,不如说是对AI基础设施确定性的集体投票。RPO冲上4550亿,意味着未来几年的算力需求已经被大客户提前锁定。国内A股的CPO、服务器厂商跟着涨,逻辑也在这儿——海外订单能见度已经推到2030年了。
但话说回来,把宝全押在一个尚未兑现收入的合同上,风险不可谓不大。万一OpenAI的商业化节奏跟不上,或者技术路线突变,甲骨文这艘老船会不会被巨浪掀翻?现在市场的情绪是“下一个英伟达来了”,可别忘了,英伟达的底座是实打实的芯片出货,而甲骨文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