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和诺德宣布全球裁员9000人,这一消息在今日迅速引爆财经圈。这家总部位于丹麦的制药巨头,拥有约7.84万名员工,此次裁员规模约占其总人数的11.5%,其中仅在丹麦本土就将削减约5000个岗位。公司表示,此举是为了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提升组织效率,并将节省下来的每年约80亿丹麦克朗(约合12.6亿美元)资金重新投入到糖尿病和肥胖症领域的核心增长机会中。
这轮重组计划覆盖公司各个部门,包括后勤支持与总部职能。新任CEO迈克·杜斯特达(Maziar Mike Doustdar)于8月7日正式上任,这是他上任后推出的首项重大战略举措。他在声明中明确指出,减肥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更加消费者驱动,公司必须加快决策速度、优化资源配置,并建立更强的绩效文化。与此同时,诺和诺德还下调了2025年全年营业利润增长预期至4%~10%,此前为10%~16%,主要受第三季度一次性90亿丹麦克朗重组成本影响。
尽管短期承压,诺和诺德的基本面依然强劲。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额1549亿丹麦克朗(约223亿美元),同比增长18%;营业利润达722亿克朗(约104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中,肥胖症药物Wegovy销售额同比增长78%,表现亮眼。但不可忽视的是,其核心产品司美格鲁肽正面临来自礼来替尔泊肽(Zepbound/Mounjaro)的强力挑战——后者上半年相关药品销售额高达147.34亿美元,远超Wegovy的54.58亿美元。此外,美国“复合药房”仿制GLP-1药物的兴起,以及2026年司美格鲁肽专利到期后中国十余家药企的仿制药大军即将入市,都让诺和诺德的增长前景蒙上阴影。
说实话,看到诺和诺德走到今天这一步,我并不意外。从一家百年胰岛素企业跃升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药企之一,再到如今不得不通过大规模裁员来降本增效,这背后正是GLP-1赛道由“蓝海”转向“红海”的真实写照。过去几年靠爆款药物实现爆发式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行业正在进入拼研发、拼商业化效率、拼全球布局的新阶段。裁员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但它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即便是曾经的王者,也必须面对竞争重构的现实。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家企业的命运已深度绑定国家经济。丹麦政府近期下调2025年GDP增长预期至1.4%,远低于此前3%的预测,主要原因就是诺和诺德出口放缓。它不仅是上市公司,更是整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这种“一企系一国”的现象,在现代经济中极为罕见,也提醒我们:再强大的企业,都无法独自抵御周期与竞争的浪潮。
诺和诺德的转型才刚刚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