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9 18:58:31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陕西
明天能带领创新药涨一波吧,近期都没有热点
发表于 2025-09-09 18:31:50
来源:财联社

K图 300436_0

  广生堂旗下乙肝创新药“梯队化”管线再迎重磅进展!近期,广生堂旗下抗乙肝病毒一类新药GST-HG141临床II期数据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并迅速推进III期临床入组;与此同时,GST-HG131又被纳入国家突破性品种,两者组成的“全球首个三联全口服方案”已进入II期临床阶段。

  但从“有证据”到“真正让患者受益”,还有一段不可忽视的路径需要走完。

  政策支持加速释放、资本市场配套融资同步展开,把“临床所需”与“价值所在”对齐,把“新质生产力”转化为可规模化的健康产出,广生堂的再融资成为其把医学价值落到患者床边的必要动作。

  临床价值跳级:把“低而有害”打到“低而不可测”

  慢性乙肝一直是我国乃至全球严重健康负担,在缺乏临床治愈手段的背景下,GST-HG141应时而出。该药II期临床数据发表于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旗下子刊《eClinicalMedicine》,凭借权威平台彰显临床价值。此举不仅是科研层面的认可,也代表着对广生堂研发能力、靶点选择与价值定位的行业肯定。

  真正的临床突破,是给长期处于“半控制状态”的乙肝患者一个更确定的希望。传统核苷(酸)类似物虽能显著降低病毒复制,但仍有高比例患者陷入低病毒血症(LLV),这一状态与肝硬化、肝癌风险上升密切相关。

  本次发表于《eClinicalMedicine》的研究发现,GST-HG141展现出强大的抗病毒活性。治疗24周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HBV DNA降至检测下限的比例分别高达84.0%和81.5%,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单用核苷(酸)类对照组)的32.1%。药物起效迅速,治疗2周即观察到HBV DNA载量在核苷类药物基础上继续下降超过1 log10 IU/mL(即降至原水平的1/10以下),且疗效持续稳定。

  而且该药具有独特机制靶向pgRNA与cccDNA潜力:GST-HG141作为新型乙肝核心蛋白调节剂,展现出区别于现有核苷类药物的全新作用机制。研究首次在患者中证实,GST-HG141能显著降低HBV前基因组RNA(pgRNA)水平(平均下降>1 log10 IU/mL,最大降幅达1.5 log10 IU/mL,即约降至原水平的1/32)。而pgRNA由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病毒持续感染的关键)直接转录产生。这一结果间接提示GST-HG141具有下调cccDNA转录活性甚至潜在耗竭cccDNA的能力。

  总体而言,在良好安全性与耐受性基础上,GST-HG141的II期研究明确证实了GST-HG141在LLV人群中的优异疗效与良好安全性,并通过pgRNA的显著降低,进一步支持其关键作用——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有望突破乙肝治愈的“核心堡垒”cccDNA,打破病毒复制与转录的底层障碍。这为解决LLV患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临床难题带来了全新希望,也为追求乙肝“临床治愈”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梯队化布局:三联全口服加速临床路径

  而在广生堂的临床管线中,针对乙肝临床治愈的目标已有一套“组合拳”。

  公司独家提出乙肝临床治愈“登峰计划”:即在核苷类似物药物(NAs)基础上,联用能够削减cccDNA病毒池的GST-HG141,能够抑制HBsAg的GST-HG131,以期实现乙肝的临床治愈。

  公司丰富的管线组合能支撑这一计划的实现。公司GST-HG131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GST-HG131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有明显抑制效果,且安全性良好,此后7月GST-HG131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在GST-HG141和GST-HG131靶点互补、机制互助,且均已获得II期临床阶段实证,并分别进入CDE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基础上,两者联合构成的全球首个三联全口服方案,也被寄予厚望。该联合方案已被列入“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项目”,二期临床申请从申报到获批耗时仅数周。

  这套全口服、全新机制的多靶点联用方案,若最终的III期临床数据能够持续支持,有望从根本重构乙肝治疗路径,实现质的跃升。

  管线频频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或优化试点项目,体现了对广生堂创新定位的判断与行政加速的导向;而临床研究被国际权威期刊刊发,说明广生堂新药的设计与结果通过了全球同行的严格审视。这是中国创新药从“本土探索”走向“全球共识”的一步,也是衡量项目价值的关键分水岭。

  但研究成果只是起点。药物要真正进入市场,还需要走过获批上市、注册性研究、质量体系建设、生产线放大等环节。每一步都需要资金支持,缺口往往出现在“证据已成型、产业尚未成势”的时间窗口。如果此时停滞,临床价值就会被时间成本稀释。

  为临床注能:再融资与资本配置的理性考量

  再融资是把时间换成效率的明智布局。

  据悉,广生堂正在筹划定增募资总额不超过9.77亿元,其中近6亿元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包括“GST-HG141 III期临床研究及上市注册项目”和“GST-HG131联合GST-HG141 II期、III期临床研究及上市注册项目”,还有近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可见,定增意在补足关键路径上的资金缺口。在医药创新的语境下,再融资并不是豪赌未知,而是投资确定性更高的环节。对股东而言,当前的节点也意味着风险已部分释放。GST-HG141和GST-HG131的II期实验已给出对照验证的阳性结果,项目已进入“放大验证”的阶段。这使得资金的风险-回报比发生了实质改变:用有限的资金去解决定位明确、影响闭环清晰的瓶颈,通常比早期盲目扩张更能提升资本效率。这种“证据驱动的资本配置”,是市场理性的体现。

  定增若能及时完成,广生堂就可以加快推进III期临床全部布局。按公开研究与行业评估,III期往往耗资数千万至上亿美元不等(跨区域、多中心、影像/分子终点、长期随访均将推高成本);即便以保守模型估算,单项III期的总额级别也足以构成对单一公司现金流与研发节奏的“瓶颈”。提前补齐资本缺口,可减少“断点停顿”。

  再者,通过稳健融资,公司可以完善原料药与制剂的生产与工艺验证,并可根据CMC和生产体系需要提前放大,以期在获批后更快兑现“可及性红利”,保障上市后快速投产和供应。 另外,从社会回报角度衡量,若一项新药疗法能够在合理时间内满足临床需求、降低长期医疗负担,那么从公共财政到患者家庭层面的节省,很可能超过前期研发与生产投入的折现成本。资本对其投资,实质是在为民众健康买单,是一种高回报的社会资本配置,间接参与了公共健康体系建设。

  把临床需求、国际认可与资本配置放在一条线上,广生堂的再融资逻辑并不复杂:这是一次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以临床数据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的融资。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推动一款药物上市,更在于缩短临床成果到公共价值的转化时间,在“新质生产力”的坐标中,为乙肝消除目标做一次加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