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24 20:33:48 东方财富iPhone版 发布于 江苏
美国都降负极材料关税配合你了!下周高开高走!
发表于 2025-05-24 13:26:50
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高菁

  美国商务部近日对进口自中国的负极材料作出反补贴初裁。

  湖州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Shanghai Shaosheng Knitted Sweat因未参与应诉,初步裁定计划对两家企业分别加征712.03%、721.03%的关税。其余中国负极材料生产商及出口商的加征税率均为6.55%。针对该案,美国商务部预计于今年9月29日作出反补贴税终裁。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四大核心主材之一,目前锂电池负极材料主要以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为主。

  此次针对中国负极材料的反补贴初裁,源于美国负极材料生产商联盟(AAAMP)去年年底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的一份请愿书。

  该请愿书的发起方包含了澳大利亚电池材料企业Syrah Technologies LLC、NOVONIX Anode Materials LLC,印度电池材料企业Epsilon Advanced Materials等。申请人指控的外国生产商/出口商包括贝特瑞(835185.BJ)、中国宝安(000009.SZ)等;申请人指控的当地进口商包括福特汽车、特斯拉、LG新能源、松下等。

  AAAMP主张,中国通过国家支持政策和大规模补贴,向全球市场倾销廉价石墨,对美国本土市场造成了伤害。其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用于制造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天然和合成石墨征收920%的关税,并启动贸易调查。

  最新初裁针对中国负极材料加征的关税,远低于最初请愿书中所要求。

  “这是多方博弈后的结果。”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原秘书长刘彦龙对界面新闻称,此次贸易调查原本便由在美国当地发展的负极材料企业发起,对这部分企业而言,限制中国负极材料进入美国市场,能够大幅度减少竞争,有利于其发展。

  然而,对于美国本土电池企业而言,中国进口的负极材料在价格、品质等方面都更具优势,限制其进入美国市场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并非好事。

  凭借着在产品性价比、产业链配套体系等方面的优势,中国是当前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生产国和出口国。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220.6万吨,同比增长21.3%。其中,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211.5万吨,全球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5.9%。

  《环球时报》援引专家观点称,美国以补贴为借口对中国下手,实质是出于政治考量。中国政府近年来已大幅减少出口退税等补贴政策,目前电池和材料领域基本没有补贴。美国以补贴为借口对中国采取措施,本质是美国担心一旦中美发生冲突,在这一领域会被中国“卡脖子”。

  鑫椤锂电行业研究员丁恒也向界面新闻表示,初步裁决结果的放宽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近期中美关税贸易战缓和,美国释放了一定的缓和关系的信号。

  另一方面,美国反补贴调查原是响应美国负极材料生产商联盟的请愿,为保护美国境内的石墨负极生产商而发起的。但实际上,美国国内石墨负极产能严重不足和技术不成熟,导致美国在石墨方面对中国的强依赖度,也使得美国的反补贴政策很难实际执行。

  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信息供应商百川盈孚指出,美国约六成进口负极材料来自中国,若美国后续对中国相关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美国客户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

  百川盈孚称,若贸易壁垒加剧,不仅可能推高美国本土电池及终端产品的生产成本,还可能对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稳定性产生连锁影响。

  针对目前的初步裁决结果,刘彦龙表示,对出口至美国的中国负极材料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即便加上这6.55%的关税,中国负极材料的优势仍然存在。”刘彦龙说。

  近年来,美国政府在负极材料领域持续推出针对中国的限制措施,以期建设本土负极材料供应链。

  去年,美方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产品的加征关税,其中涵盖了天然石墨。

  中国当前也在对石墨出口进行管制。12月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严控对美出口镓、锗、锑、超硬材料、石墨等相关两用物项,禁止两用物项对美国军事用户或军事用途出口。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