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两市股指盘中震荡回落,尾盘加速跳水,沪指跌近1%,场内4200股飘绿。
行业板块涨少跌多,贵金属、化学制药、医疗服务板块涨幅居前,航运港口、游戏、贸易行业、互联网服务、多元金融板块跌幅居前。
据外媒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将签署行政命令,旨在通过简化新反应器审批监管程序和加强燃料供应链来推动核能产业的发展。中信证券表示,近年来海外可控核聚变发展提速,倒逼国内产业加速推进;国金证券指出,AI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增长为核电复苏提供新支撑,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将迎来新机遇;华源证券认为,核聚变是下一代能源革命必争之地,商业化临近将倒逼中美竞赛开启,产业链资本开支有望提速。

中信证券:建议围绕聚变产业链关键材料及装置环节布局
近年来海外可控核聚变发展提速,以美国企业为代表的商业化聚变项目有望在2030前投入商用,倒逼国内产业加速推进。国内随着技术突破和资本的持续涌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能量奇点、星环聚能在内的国内聚变项目推动国内可控核聚变研究和发展迈向新的阶段。短期实验堆投资推动相关公司业绩增长,混合堆在材料及工程要求、燃料成本上占据优势,商业化后可作为长期过渡方案,建议围绕聚变产业链关键材料及装置环节布局。
国金证券:AI数据中心发展驱动核电复兴 模块化小堆迎来新机遇
能源结构转型加速,AI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增长为核电复苏提供新支撑,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SMR)基于经济性、灵活性更高等优势,适用于数据中心,将迎来新机遇。核电的装机和新技术的发展将带动中游核设备与材料产业链、上游核燃料供应链的复兴,率先布局抢占赛道是关键,重点关注国内SMR小堆产业链以及国产设备机会。
浙商证券:AI催生电力需求 科技巨头纷纷押注核电
AI催生对电力的巨大需求,数据中心需要全天候的电力供应,核能作为高效、清洁、稳定的能源成为重要选择。面对AI大模型训练推理对电能需求的激增,各方正将目光投向核能以期寻求能源供应的解决之道,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等科技公司纷纷押注核能。瑞银、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看好2025年核电股的前景,因为与人工智能热潮相关的电力需求飙升。
华泰证券:全球核聚变产业迎来政策推动与技术进步
美国、中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核聚变领域均制定了详细的战略部署和未来规划。全球超过70%的受访聚变公司认为在2031-2040年能实现聚变商业化应用。中国聚变实验堆EAST的后续项目BEST托卡马克(夸父启明)近期密集招标,BEST预计将于2027年建成,并将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在众多的技术路线中,技术成熟的托卡马克设备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随着BEST等聚变项目的持续落地,磁体系统/第一壁/真空部件等托卡马克设备高价值量零部件有望显著受益。
华源证券:核聚变有望成为下一个竞赛点
核聚变是下一代能源革命必争之地,商业化临近将倒逼中美竞赛开启,产业链资本开支有望提速。实现可控聚变约束有三种途径,引力(重力)约束、惯性约束和磁约束。当下,随着中美博弈的升温,核聚变有望成为继人工智能以后的下一个竞赛点。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一切后果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