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21 21:40:27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广东
机会来了,
发表于 2025-05-21 20:36:59
来源:券商中国

  美债,事未了!

  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报道称,在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后,香港基金经理警告,其持有的美国国债可能面临被迫抛售的风险。在香港强积金(MPF)制度下,资产总额达1.3万亿港元(约1660亿美元)的基金,只有在获认可评级机构的AAA或同等级评级时,才可将超过10%的资产投资于美国国债。

  与此同时,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未平仓合约数据显示,市场出现了大规模押注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在未来几周内攀升至5%的期权交易,金额规模高达1100万美元。据摩根大通的客户调查,美债看空头寸攀升至2月10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截至券商中国记者发稿,美股三大股指期货延续跌势,纳指期货跌超1%,道指期货跌近1%,标普500指数期货跌0.9%。

  4800亿大抛售?

  据悉,在香港强积金(MPF)制度下,资产总额达1.3万亿港元(约1660亿美元)的基金,只有在美国拥有获认可评级机构的AAA或同等级评级时,才可将超过10%的资产投资于美国国债。在穆迪上周下调美国评级之后,目前仅剩日本的“日本信用评价研究机构(R&I)”仍维持该评级。

  消息人士表示,香港投资基金公会已将基金经理的忧虑转达予强积金管理局及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据称,该协会建议当局就美国国债作出例外处理,即使其评级低于AAA一级,亦应允许基金继续投资相关资产。香港投资基金公会已向积金局、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提出基金经理的疑虑,建议相关部门对美国国债作例外处理。

  这一情况凸显出美国可能因违反香港法律下异常严格的投资规定而面临风险。全球大多数投资者在投资美国国债时并不要求最高等级评级,这也降低了被迫出售的风险。

  截至2024年底,可能持有美国国债的强积金债券基金及混合资产基金的资产总额为4840亿港元。负责监管香港退休金制度的强积金管理局发言人证实,根据该局的规定,美国仍获得其中一间认可机构的最高信贷评级,因此仍符合获得特殊待遇的资格。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与强积金管理局的发言人表示,两机构将继续密切关注最新市场发展,并在有需要时采取适当行动,以保障强积金计划成员的利益。香港投资基金公会则未有回应查询。

  与标普、惠誉不满美国最后一刻达成债务上限问题不同,穆迪5月16日下调美国债务评级的背景为2021年以来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升导致美国债务负担能力下降,同时特朗普减税法案闯关国会若成功,将进一步加剧美国赤字压力。穆迪表示预计美国联邦赤字将扩大,到2035年将达到 GDP 的近9%,高于2024年的6.4%。穆迪下调评级后,美国失去了所有三大评级机构AAA的主权债务评级。

  空头势力猛涨

  据彭博社报道,交易员正大规模押注长期美债收益率将因美国政府不断膨胀的债务和赤字担忧而飙升,而特朗普的减税法案使这一局面变得更加危险。报道称,包括高盛和摩根大通在内的华尔街策略师正在上调他们的收益率预测。其中,押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将达到5%的头寸规模最大。那么,美债的抛压究竟有多大?

  据中信证券,从历史表现来看,主权评级下调对美股的短期抑制更为显著,负面影响持续约1—2周;而长端美债利率受其影响更为短暂,两次均未有明显的持续上行,或因下调时点在美国债务危机化解时点后,且美国债务评级被下调后,市场避险需求推动资金涌入美国国债市场,反而会推动美债利率出现一定程度下行。

  不同于前两次评级下调发生在债务上限危机解决后,此次下调背景为特朗普减税法案不断推进且美国政策利率持续在高位。5月18日,众议院预算委员会通过了特朗普减税法案,若法案被签署落地将进一步恶化美国的财政状况,加剧了市场对财政赤字的担忧,进而推动了5月19日开盘后长端美债利率明显上行。但当日美国政府成员及美联储官员密集发声稳定市场情绪,美债利率冲高回落。虽然当前评级下调引发的波动已平息,但后续仍需警惕减税法案、关税政策及美国经济波动等对长端美债利率产生波动风险。

  国盛证券宏观则表示,4月初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后,部分观点认为海外国家可以采取抛售美债的方式来反制,虽然近期关税有所缓和,但尚不能排除后续是否出现反复,由于目前美债规模十分庞大,市场担忧一旦海外国家抛售美债,可能导致美债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不过,美债存量规模和日均交易规模均十分庞大,远超任一海外国家持有美债的规模,因此单一国家不具备操控美债市场的能力。历史经验也表明,海外国家减持对美债走势的影响要弱于基本面变量。需要警惕的是若关税反复引发“众怒”,促使海外各国实施联合抛售,则对美债市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将明显加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