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9 02:56:45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广东
转发
发表于 2025-05-19 00:10:50
来源:证券日报

  会打太极的人形机器人、可以背在身上的激光打印设备、1.6T光模块、500万像素红外探测仪……5月15日至5月17日,以“光联万物、智引未来”为主题的第20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以下简称“光博会”)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办,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多家企业集中展示光通信、激光等光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在光博会上,许多‘全球首创’‘行业首发’亮相,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资源在这里汇聚,多家企业的产品代表了光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市场趋势。光博会已成为行业‘风向标’。”国际光学委员会副主席顾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智参智库特聘专家袁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光电子信息产业在推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上已占据领先地位,产业规模已领先欧洲、北美、日韩等地,位列全球第一。“随着核心领域技术不断突破,且形成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正处于从规模领跑到技术引领的转型阶段。”袁博说。

  “首发”“首展”

  成行业创新“风向标”

  激光、光模块以及红外传感器是我国在光电子信息产业中具有创新先发优势的细分领域。

  “本届光博会首发的众多产品,展现出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在优势细分领域的技术正进一步向国产化、高端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朱晓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激光与光学展区,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工科技”)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全球首发的灵动系列TriLaser激光打印设备。这台设备就像激光界的“瑞士军刀”。

  华工科技子公司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营销工程师张怡泽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灵动系列TriLaser将清洗、深雕、标记三大功能集成于背包大小的主机中,打破了传统激光设备的空间限制。用户仅需简单拆卸组装,就能快速切换焊接、切割、打标等不同加工模式,让设备效率成倍提升。该设备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一机多用”,且它的国产化率基本达到100%。目前,这款设备已适配全球标准,凭借灵活高效的性能,为激光加工行业开辟全新赛道。

  作为光电子信息产业下游环节的红外探测器首发项目也格外吸睛,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携行业首发的500万像素高温中波制冷红外探测器与制冷型多光谱热成像重型云台亮相展会。“制冷型多光谱热成像重型云台可以有效化解森林火点定位精度低,误报率高、发现不及时等难题。500万像素高温中波制冷红外探测器的推出将推动行业向高精度、大视场、长距离检测方向发展,引领行业技术迭代。”公司高级行业顾问龙婧向记者表示。

  在光通信展区,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国内首次展出其1.6TOSFP224DR8光模块。“该产品攻克了1.6T光模块功耗过高的难题,性能全球领跑,功耗较行业标准低30%,能有效破解AI智算中心高密度部署的散热瓶颈,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提供可扩展的部署方案。”公司市场经理彭家昕向记者介绍。

  “光+”跨界融合应用场景

  不断拓展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光博会首次创新推出“光+智能终端应用(机器人、AI、无人驾控装备)”融合展区。“这既是对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梳理,也是光电子信息产业与新兴技术融合应用不断拓展趋势的前瞻性探索。”北京艾文智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曹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光电子信息传感器在机器人中的应用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灵敏度的监测,光电子信息技术还可以用于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通过光纤网络和光电转换技术,实现机器人动作的高精度控制和低延迟响应。

  在“光+机器人”展区,武汉灏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灏存科技”)呈现的人体与机器人的协同演示吸引众多参观者目光。工作人员穿戴上光电子信息传感器设备隔空挥动手臂,旁边的机器人手臂便精准同步完成拿起、放下实验试管的动作,全程流畅自然、几乎零延迟,而这一突破性演示背后,是光电子信息技术在动态感知、信号传输领域的深度赋能。

  灏存科技运营总监初宇向记者介绍,公司自主研发运动神经中枢系统,通过穿戴型肢体动作识别设备,实现人形机器人一举一动与真人同步。动作转角精度0.001度,动作延迟控制在3毫秒以内。“这款新品的软件及硬件国产化率达到了100%,其精度高、不受环境限制、传输距离远,可通过不断地学习,最终实现自我行动。”初宇表示。

  “光+低空经济”的融合创新在无人机领域展现出蓬勃活力。走进普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宙科技”)展位,记者看到,S400无人机、K01无人机自动机库等核心产品摆放其中,工作人员在后台屏幕输入指令,无人机随即完成一键起飞、一键返航的流畅操作。

  普宙科技市场部总监雷震向记者介绍,光电子技术通过激光雷达、传感器、光模块等核心器件,赋予无人机产品高精度感知、智能决策与协同控制能力。无人机机库产品则集成风速计、雨量计和气压计等气象传感器,可深度感知周边环境。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多光镜头,如同24小时值守的“电子哨兵”,将空中的动态画面实时传输、精准存储,让操作者远在千里之外,也能对现场状况了如指掌。

  产业已实现规模领跑

  正加速向技术引领转型

  “光博会作为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与展示窗口,汇聚了全球顶尖企业、科研机构与专业人才,促进产业资源集聚与技术交流合作,助力企业拓宽市场渠道,引领产业前瞻布局,有力推动了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创新发展网络。”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产业规模上,我国已成为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造大国,拥有数量众多的企业。同时,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各地特色产业集群蓬勃兴起,也奠定了我国产业的规模优势。”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位于武汉的“中国光谷”作为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区域,截至2024年底已集聚了超1.6万家光电子信息企业。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核心,也汇集了多家在光电子器件、光模块等领域发展突出的企业。珠三角地区则凭借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在光电子信息消费终端应用方面表现出色,聚集了众多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围绕光电子信息产业链下游,进行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

  从细分产业规模来看,以光通信领域为例,以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飞光纤”)生产的光纤光缆为代表的光纤光缆细分领域产量已占据全球大部分份额。

  在新型显示领域,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全球面板市场中份额名列前茅,生产线遍布国内多地,从上游材料供应到下游终端产品制造,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集群,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在全球科技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中,光电子信息产业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也面临着不断迭代升级,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凭借前期积累的规模优势,部分核心领域正逐步向技术引领的高阶形态转型。”张孝荣表示。

  例如,我国在光纤技术、光传输技术方面不断突破,长飞光纤已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同时自主掌握三种主流光纤预制棒制备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企业,在下一代光纤领域已进入全球第一方阵;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年6次刷新光传输纪录,为我国跨洋和洲际光纤通信超长距离传输领域奠定技术基础……

  政府高度重视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在资金支持方面,国家与地方政策体系的迭代,精准引导产业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

  国家层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等发布,为光电子信息产业提供政策支持与发展机遇。

  地方层面,多地通过专项产业基金、研发补贴等形式,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如武汉每年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政策支持类资金50亿元等。

  掌如研究院院长何基永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在从规模领跑到技术引领的进阶之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机遇来看,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多个新兴技术与光电子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将催生更多新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同时,我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完备的产业体系,有利于企业主体在本土市场积累技术和市场经验,进而拓展国际市场。然而,产业在高端人才供给、国际竞争等方面也面临挑战。

  北京科方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光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对高端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需要加强高校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在国际竞争上,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光电子信息核心技术上仍具有先发优势,需要我国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竞争中赢得主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