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秩序碎片化导致全球治理遭遇困境,积极探索动荡时代的中日韩三国合作路径,可谓正当其时。”17日,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在“2025年‘中日韩+’智库合作论坛”上如是表示。
本次论坛主题为“强化东亚韧性:探索动荡时代的中日韩合作路径”,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国际论坛、韩国延世大学共同举办。与会的中国、日本、韩国、东盟等多地专家围绕中日韩及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制度合作展开了深入探讨。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在致辞中结合了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三边合作的新情势,强调智库对促进三边合作应发挥思想的先行者、政策的建言者、民意的沟通者等作用。
此次,在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的见证下,三边主办方还签署了合作备忘录(MOU)协议。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公共外交协会会长、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周汉民在论坛主旨发言中表示,中日韩合作需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合作网络,在经济上强化韧性,在政治上增加信任缓冲,在制度上形成可持续机制。其中,在强化经济韧性方面,他提到,希望中日韩自贸协定(FTA)谈判能早日重启,进一步加大产供链的合作,拓展三边经济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拓展经贸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2011年,中日韩三国政府为深化合作,在首尔成立中日韩合作秘书处。李熙燮表示,明年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将迎来15周年,预示着这一合作机制正从“青春期”走向“正年期”,希望未来能推动中日韩三边合作实现从量到质的增长。
一直以来,在中日韩三边合作中,中日韩自贸协定(FTA)的构建备受关注。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的数据显示,作为东亚地区最核心的三个经济体,三国贸易额从1999年的1300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约7695亿美元。三国合作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引领区域一体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日韩自贸区一旦建成将是一个拥有15.87亿消费者,地区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总量23.4%、三国间贸易额约占世界总量18.7%的巨大经济圈。
在2012年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方宣布于2012年内启动FTA谈判,并于会后签署了《中日韩关于促进、便利和保护投资的协定》。2013年3月,中日韩自贸区第一轮谈判举行。目前,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已完成16轮。
今年4月中旬,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举行五年来的首次会谈,一致同意将加强在世界贸易组织等区域及多边框架下合作,就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行讨论。